了口气,刘上尉的大运,没撞成啊!

    然而,他们却没发现,两个拿着望远镜的长官,有些木然的望着前方,久久没有放下望远镜。而那位迟总教头看向远方的眼,也蓦然睁大,像是见了鬼一样。

    “馍馍没了!”有眼尖的,不由惊叫出声。

    馍馍没了,自然不会是被人吃了,人家甄大壮离那块地儿可远着呢!那只能是,被子弹打没了。

    一片吸冷气的声音。

    刘长官这运气,没谁了。

    如果刘浪同样也能用单发射击,十枪之内能打中目标,他们一点也不会惊讶,毕竟那可是宰过20个鬼子的超级英雄,他再如何牛逼,都是正常的。

    可是,众所周知的原因,驳壳枪连射的精准度可比单发射击要差的多。连发射击,那就是靠火力压制,再说白点,就是短距离内靠概率杀人,打着你了,就是你娃运气不好。

    但若是这火力压制,都能打这么准,恰到好处的将一个看都快看不清的小目标就这么给打爆了,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

    唯一的解释,就是刘浪的运气爆棚。

    或许,只有两个将军和久久没有说话的迟大奎没这么想。

    做为指挥官,他们,可不是那么轻易相信运气的人,尤其是馍馍被打掉,但步枪却依旧挺立说明刺刀并未被击中。

    他们更宁愿相信是刘浪的枪法已经精准到令人难以想象。

    或许,这和刘浪独特的持枪手法有什么关系?

    是的,他们判断没错。

    西方人因为驳壳枪的枪口上跳而放弃了这种枪,但中国人脑袋瓜却是好使。穷则思变,为了能获得又便宜又可以获得足够火力压制的轻武器,二十响驳壳枪就是最佳选择。

    在未来和日军的长期战斗中,中国士兵们发明了一种可抑制驳壳枪枪口上跳的方式。就是刘浪那种持枪手法,利用枪口上跳的动能使驳壳枪从枪手左前方扫射至右前方,并可以保持足够平直的弹道。

    这种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竟然将驳壳枪最大缺点彻底改善,而且没花费一丝一毫的改造费。

    智商,真是个好东西啊!刘浪对于先辈们的智慧只能表示膜拜。

    要不然,刘浪还真不敢拿这种枪和迟大奎比,看这位左右各挂一把驳壳枪,妥妥的是用驳壳枪的强人。而驳壳枪这种老古董,别说曾经的“土二代”不屑于用这种“傻大粗”,就是刘浪自己,也只是在老将军的收藏室里见过这玩意儿,因为老将军聊发少年狂而用这种老古董在射击场打过一次,也有幸学到了那种简单而实用的抑制驳壳枪枪口上跳的方法。

    这,或许就是学好一门技能的作用,别看现在用不上,迟早有一天就会给你个惊喜。

    当然了,可能给对手的,就是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