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吹的什么风,武安侯竟然登门!”易星辰语带埋怨地道:“我以为你早该来了。”

    姜望自然是惶恐一番,解释自己是如何如何忙碌不得闲。

    易星辰自然也是理解理解,现在来了就很好。

    有些客套很无聊,但是很有必要。

    他与易星辰之间,还是在前年崔杼刺帝案搭上的线。

    黄河之会的天骄备选名单,向来是由政事堂准备。彼时崔杼的名字,就是易星辰最后所勾选。

    这事情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有时候真在一念间。

    易星辰虽说不可能因为这件事情就被打落尘埃,但清洗一旦发生,他是免不了失点血的。那囚电军统帅修远,可是因为崔杼错过了太多。

    姜望在当时站出来劝天子息雷霆之怒,避免了一场有可能的清洗。易星辰后来也有所表示,在张咏哭祠案里,通过他的门生巡检副使杨未同,给予了姜望支持。又在出征黄河之会前的点将台里,给了姜望非常尽心的指点。

    双方就此有了交情。

    在重玄胜的操持下,德盛商行年节都会以姜望的名义送些礼物至易星辰府上,倒是保留了这份关系。

    但更进一步的交谊,却是未有过。

    无它,实力地位太不对等。

    远则使人疏离,谀则使人轻慢,重玄胜把分寸拿捏得很好。

    今时则不同。

    今时姜望已是大齐帝国最年轻的军功侯,食邑三千户,是可以堂堂正正走进政事堂,旁听政议的存在。

    虽不能说可以与易星辰相提并论,但也有平等对话的资格了。闲饮茶,笑饮酒,谈谈国事家事,也都没什么问题。

    两人行进中庭,各自落座。

    自然先是一番叙旧,再聊几句天下形势,讨论一番道术技巧……易星辰可是临淄城里顶有名的术法大家。

    如此好一阵之后,姜望才想起来自己此行的目的,止住了继续求教的话茬,左右看看,冷不丁问道:

    “怎地不见令公子?”

    易星辰有两个儿子,一个二十多岁,一个三十多岁,资质都很一般,远不及易星辰人物风流。

    所谓“世间少有玉郎君,难得一见易星辰。“

    说的正是李正书和易星辰年轻时候的风姿。

    常有人说正是因为易星辰难得一见,所以占多了易家的才气,使后人难有所得。

    当然,这亦只是闲话罢了。

    易星辰摇了摇头,有些无奈地道:“长子怀咏,资质鲁钝,这会应该还在户部核账。次子怀民,性子跳脱,不受管束,这会还不知睡在哪个馆子里。过几天我准备把他送去玄沙挖矿,省得在身边碍眼。

    无论易怀咏、易怀民如何,也都不是他会跟人闲说的话题,同姜望论及,亦是一种亲近。倒是不会让他们结交,因为注定不会是一个层次的人物。就如易星辰此时的语气,是有一种与姜望闲谈晚辈后生的态度在的。

    他自己目前属意的能够多继承他政治资源的人,是巡检副使杨未同。毕竟政纲之传,亲生的没用,有才的才行。就算是为后人铺路,他也只会让杨未同和姜望打好关系。

    姜望当然也不会拿大,只是道:“两位贤兄人品甚好,这點我是深知的。今行於世,人品是第一要务。至于其它,倒是不很紧要。“

    易星辰不知道姜望是想要表达什么,饮了一口茶,才道:“他们性子倒是不坏。”

    姜望又道:“两位贤兄都各有要务,平时也肯定是没什么时间陪大夫的"

    易星辰都乐了。

    是什么让姜望说得出易怀民有要务的,他自己的儿子他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