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陆首辅,也是真的曾在太子面前提过先太子,是为了激起他的少年意气,好让他能把心思放在学问上的。

    他会阻止太子,也不奇怪,太子趁机发作,更是顺理成章。

    甚至这中途换人,连太子自己都不知道,都以为真的是自己做的,他只记得自己醉了,根本不记得自己说过什么做过什么。

    酒醒了之后,太子吓的当场大哭,赶紧去找万妃。

    可元盛帝连万妃都没有见,一病七八日,甚至也没有去上早朝。

    可是再拖,事情也是要解决的。

    最终,元盛帝上朝之后,下了诏书,责太子觊觎帝位,酒后失德,胡言乱语,辱骂恩师等等……废其太子之位,并令其闭门思过,无谕不得出。

    唯独没提先太子之事。

    这也算是元盛帝的一惯策略了。

    一旦事情闹大到不可收拾,他就把“始作佣者”罚的重重的,那样,大家的话也就不好说了,毕竟,大家总不能说皇上你应该罚的是你自己。

    然后,元盛帝召见了炎柏葳。

    这一点,炎柏葳也料到了。

    毕竟,他是“炎皇后族人”,也算是半个苦主,元盛帝这话,没法向文武百官解释,毕竟越解释越显得心虚。

    他只能向炎柏葳解释。

    这次召见过后,不管他解释还是安抚,反正炎柏葳也不能跳出来说不认可,这样一来,“苦主”都认可了,百官就没法说话了。

    这是把国事当成家事办了。

    他只会这么办,也只能这么办。

    但是,连炎柏葳也没想到的是,元盛帝,让他进了内阁。

    炎柏葳料到他会给他升官儿,但是他本来以为,他会将他放入六部的。

    没想到,他居然敢把他放进内阁?

    当然是数人反对,但元盛帝一意孤行。

    怎么说呢,元盛帝也算是聪明了一回吧,成功的把众人的火力,集中到了这件事情上来了。

    吵吵了几日,方才定局。

    太子虽然没有谋反,但是犯下了这样的大错,复起的可能很低很低了。

    如今,六皇子十四岁,七皇子十一岁,八皇子八岁,还有一个不久之前才以结党营私之罪被禁足的五皇子。

    说大不算大,但说小,也真的不算小了,可是因为之前太子一家独大,其它皇子在皇家,就像隐形人一样,谁都不知道他们品行如何。

    就看下一步元盛帝打算怎么做了。

    余外,此事还有一个后续。

    陆首辅上书乞骸骨,也就是说,年老请求退休,使骸骨归葬故乡。

    元盛帝连挽留都没有,就直接同意了,显然还是迁怒他了。

    再之后,就像炎柏葳之前预料的一样,赵守拙晋升为首辅,谢次辅仍是次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