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段天平都看出点端倪:“赵先生是故意这样调动媒体关注的?”

    赵德柱不屑:“他们可不就喜欢关心这种事儿?光是炒作下的谁谁谁在给步步高拍手机广告,这曝光度都等于多少广告投入了。”

    段天平刚想说话,却吃惊的看见又一部车过来,下车的竟然是喳先生。

    武侠大师,这时候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还是高,段天平如此心高气傲的人都赶紧过去拜见。

    这才是赵德柱抽空出来的原因,山清水秀海阔天空的聊聊在搞高职学院的事情。

    喳先生听得兴致盎然:“有效果吗?能够起到作用吗?如果真的有,那我就去争取……”

    赵德柱的态度是:“国家这么大,事情这么多,我们做自己能做到的小事情,我知道土地珍贵,但我们这是学校,而且不需要在繁华闹市区,一年两三千的十几岁年轻人,我是想让他们有更多前往大陆实习工作的机会,能够真正了解内地……”

    上一世,五六年以后的问题的就开始暴露出来,年轻人被蛊惑着到处闹事。

    从底层的角度来说,没得活。

    从当地人的角度,更是对北面充满误解和恐惧。

    赵德柱想的就是几千几万年轻人,改善生活命运,加强沟通了解,可不就是釜底抽薪了?

    哪怕是杯水车薪,总能带来些改变。

    几万人带动身边几十万人,不就一座城嘛,影响一点是一点。

    他的思路总是这么简单。

    段天平在旁边听出来龙去脉,他自己就是隔着香江在那边搞电子厂起家,比喳文人,赵文盲更熟悉:“很麻烦的,员工有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这跟右岸员工,甚至日韩员工都不太一样,他们对欧美资方甚至可以低价服从,但对内地管理方就很挑拣,以前我们用过一些管理人员,后来还是逐渐替换掉……”

    喳先生可能是第一次听见大陆内地的用工方对人才吐槽,表情有点尴尬,还有点震惊。

    员工不是一直都以专业、敬业和高效著称吗?

    实际口碑已经下落到如此地步了?

    赵德柱摇头:“这种风气恰恰说明问题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只要拿着身份证,那就是中国人,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如果我们都这么看,还怎么让年轻人融合?”

    段天平吃惊赵德柱年纪轻轻的却这么担当。

    喳先生已经开心抚掌:“好,好好好,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小友这番心意我明白了。”

    赵德柱心头是真的急:“问题越严重我们越要加大投资,我在中原的电子厂基地,未来是十万人以上规模,我希望能每年给这个学校输送上千个实习名额,加上T仓储物流……让我想想,我得在搞一个规模庞大的物流中心,把T电商平台引入进来,对!老子要挖他娘的墙角!”

    喳先生和段天平都很莫名其妙:“谁?谁的墙角?”

    赵德柱避而不谈电商会冲击谁:“反正就这个意思,从物流中心到电商平台落地,我要在做成规模,创造就业,但更多的是趁着这个把大量年轻人送到内地去了解内地,明确他们首先是个中国人,然后才是人,喳先生,这部分学院用地以及物流中心用地的商业计划就拜托您了,必要的话,可以请您的子女来这两部分选择做董事长。”

    这就是交换条件了,喳先生年事已高,如果不是赵德柱的事情,他已经很少这么抛头露面。

    那就应该给人回报,赵德柱永远是这么处理事情的。

    喳先生却摆摆手:“儿孙自有儿孙福,这是我在最后的时光,能为做的事情,也是我这一辈子,最后的努力。”

    段天平前面二十年经历颇多,换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