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写出赈灾方略那治世文章?你们能写出壮哉我虞朝少年这样的雄文?”

    他抬起头望向苍茫未央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施一鸣等人此刻都已低下了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回首我们曾经过往,能作出一首好诗便沾沾自喜,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便洋洋得意。我们从未曾去想过这个国家存在的问题,从没有去寻找解决此中问题的方法,我们背靠大树,不惧风雨日晒,过着奢靡的生活,然后便忘却了曾经的理想。”

    “这是我们的悲哀,这也是虞朝的悲哀!”

    “今日得傅兄一文,我才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也才清楚了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来来来,就为这文章,我等……不醉不归!”

    燕熙文状若癫狂。

    “小二,上酒!”

    “傅兄,你我亦师亦友,熙文只能说相见恨晚,相见恨晚啊!来来来。这第一杯酒,熙文敬你,得你指点迷津,令熙文茅塞顿开!此后,熙文以你马首是瞻!干!”

    傅小官这就有点难受了,他没料到燕熙文居然因为这篇文章而如此兴奋……这一杯是不够的,燕熙文和他连干了三杯。

    可接着他就更难受了,施一鸣居然也端着酒杯站了起来,他为傅小官满上,然后说了一句话:“其实我还是不喜欢你,但这文章我很喜欢,三杯以表达我的歉意!”

    接着是薛东临,席爽,费谦,方文星,安六月,黄晟,最后是卓流云。

    每一个都恭敬的向傅小官行礼,然后三杯,然后他们走向了那书案,将那文章抄录了一份。

    苏苏早已瞪大了眼睛,在道院武功高绝者能够获得别人的尊敬,原来在这人世间文采精妙者同样也能获得别人的赞美。

    这家伙……是真有本事的呀!

    燕小楼看着连喝了二三十杯的傅小官隐隐有些担心,他会不会醉了?这文章还没名字呢。

    于是她上前问道:“公子,此文之名为何?”

    傅小官已有七分醉意,他走到书案边,接过燕小楼递来的毛笔,想了想说道:“它就叫虞朝少年说!”

    五个字落在了这张纸上,依然那么潦草,但看在燕小楼等人的眼里,这字却显得那么的狂放不羁。

    燕小楼将这文章小心翼翼的吹干,收入了怀里,又看了看傅小官,转身走了出去,傅小官现在需要一碗红枣莲子汤。

    ……

    宣历九年正月初二,傅小官醉于四方楼。

    同日,《虞朝少年说》流传了出去,起于六大门阀之燕阀,然后如一道浩渺水波般荡漾开来,飘去了秦府,飘去了上官文修府,飘去了董府,也飘入了皇宫。

    是夜,宫里依然热闹。

    就算是喜欢清静的尚贵妃的蝶仪宫里,也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皇帝虞胤躺在暖炉边的椅子上,手里正拿着这篇文章。

    虞问筠坐在一旁为他捶着腿,虞问道坐在另一旁煮着一壶茶。

    尚贵妃一脸笑意,看着这温馨的场面,便觉得这样才是最好的。

    “贵妃啊……这小子,当真了不得!”

    “陛下说他了不得那自然就了不得了。”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此言,贵妃认为何解?”

    尚贵妃笑道:“臣妾初见时候也曾想过,这意思便是希望虞朝少年能够有所担当迎难而上,而不是推诿。”

    “嗯……都是虞朝的子民,如果这虞朝少年真能有如此觉悟,何愁我虞朝不兴!”

    “正是如此,所以这后文里他用了诸多比喻来勉励少年们,才有了最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