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是多教着点儿,说不定还能勉勉强强培养出来。

    以后长大了,出了门子,也不至于干啥啥不行,跟聂氏一样遭人嫌弃。

    聂氏这是有福气的。嫁到老李家这样子的厚道人家,自己又那么会生儿子。

    就这,一家子大大小小都算上,除了李希仁那个仁义孩子,哪个对聂氏能真心尊重?

    庄户人家,别的休提,能干活儿,能生儿子,才是正经事。

    生不生儿子,谁都保证不了。

    但能干活儿这一点,不管是谁,通过努力都是可以达到的。

    李云心这孩子,也不知是随了谁。

    个子也不高,模样也不俊俏。脑子虽然活络,手脚却不伶俐。

    若不是当年是自己个儿亲自给冯氏接的生,真怀疑是不是抱错了别人家的娃。

    她这条件在这摆着,将来能不能有聂氏这样的福气,可是谁都说不准。

    所以,小娘子该会的本事,她不会哪一样,都不成。

    她娘是个性子柔弱,担不住事儿的。

    自己这做奶奶的再不操心,还能指望谁给她操这份儿心?

    乔细妹这份心思,对谁都没有提起过。

    作为老李家的当家人之一,她做事,倒也不需要跟谁解释。

    乔细妹今儿个,要腌咸鸭蛋。

    家里的鸭子下了蛋,已经攒了一段日子,现在差不多有五六十颗了。

    鸭蛋这东西,炒着吃费油,煮着吃又太腥气,所以最好的吃法,就是腌成咸鸭蛋,或者制成松花蛋。

    做咸鸭蛋要比松花蛋需要的材料少很多,只要坛子、盐、水,白酒就够了。

    李云心乖乖地听着乔细妹的指挥,把鸭蛋一颗一颗清洗干净。然后用干净的干抹布,擦干鸭蛋表面的水分,再把它们放在盖帘上,搁在太阳底下晾着。

    乔细妹一边看着李云心的动作,一边在大锅里熬着放了花椒、大料的盐水。

    花椒、大料,渤海郡本地不产,所以都很贵很贵。跟这两样比起来,盐就很便宜了。

    渤海郡的一大好处,就是有海。

    临近海边的几个县,自己煮盐、晒盐,都很成规模。

    所以渤海郡人买盐、吃盐,都比外省方便许多,也不像外省需要花那么多钱。

    当初楚王起事的时候,最初的军资,靠的就是贩盐这一项。

    唉,提起楚王,乔细妹就忍不住想到他那个鸠占鹊巢的妹夫靖南王。

    其实谁做皇帝,乔细妹根本不在乎。

    但楚王之前明明下过免征令,靖南王这当妹夫的,为啥非得张罗在这有免征令的地方征兵?你抢皇位不要紧,抢去呗!可你怎么就不能给大舅子留点面子呢?

    你就差那么几个人儿,就不能打天下了?

    这些话,乔细妹只敢在心里嘀咕,可不敢说出声儿来。

    家里能找的门路都找了,可这征兵的事儿,到底能不能用钱粮代,还是没个准谱儿。

    前前后后,光是托人情,打听消息,就已经花费了不少。

    零零碎碎地算下来,差不多也有个二三两银了。

    乔细妹不由得有些忧心忡忡。

    但作为全家的主心骨之一,她大多数时候,都只是把这些忧虑,压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