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了一纸生死状,却是比武自愿生死勿论。

    祖父也没有办法,除了收尸回家安葬之外,还赔了对方一笔钱。

    在父亲死后,祖父更视师父为掌上明珠,亲自教他识字习武,待他稍大一些又教他医术。

    师父跟他父亲不一样,更像祖父,偏好于医术,一有时间他便钻研药方。

    对于武术这一方面,祖父担心他会步儿子后尘,没有强求,他更希望师父一心扑在医术上。

    但是后来因为兵乱,众百姓自身难保,祖父看到还是很有必要练习武术防身保命,以便把家业能顺顺当当的交到师父的手上。

    为习武,祖父还为师父请了教头,专门指导师父的武术。

    师父对各类武术都有涉猎,虽有小成,但并不狂热,还是一心以钻研医术为主。

    兵荒马乱无义战。

    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祖父仗义疏财,很快家道中落。终因祖父年事已高,忧国忧民,染疾而逝。

    只剩母亲与师父相依为命,也逐步陷入生活困境,后来变卖家产聊以度日。

    数年后,城邦兵变百姓纷纷逃亡。

    师父与母亲也只得南下避祸,不料母亲半路患病,虽为医者师父也无法治愈,母亲身故。

    师父孤身一人,不愿参与任何一方的无休征战。

    师父心地善良,武术只用于防身,凭医术谋生。

    后来,师父行至道观,与在这里的十几位避难同庚抱团取暖,他们开荒种地,自力更生。

    平日里师父为前来道观寻医问药的百姓诊治,也落得数年的太平日子。

    再后来,师父救了襁褓中的阿拉延宗,也曾给道观中的一众光棍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师父将阿拉延宗抱回道现之后,几位道士又将两匹死马弄上山来。

    由于食物匮乏,道士们平时不忌荤腥,有了肉,更为阿拉延宗增加了营养,他才得以成活,健壮成长。

    师父同时将阿拉延宗父亲留在车里的一副铁甲,和使用过的三尺玄剑带回道观。

    不过还听师父说,他们已经在这山里待了数年,没有听说更没有见过附近有什么山贼盗匪,不知道劫持他父母的那一波匪徒从何而来。

    一年后,一方诸侯军队抓丁征兵,看上了道观上的十几个道士。

    因这十几人平日里跟着师父练习武艺,有胆反抗,坚决不从,便打斗起来。

    阿拉延宗当时不到两岁。当他从内室到门口探头观望的时候,一支流矢差点将他射死。

    师父怕他受到伤害,便抱他避到了后山。

    等到天黑之后,师父抱他回道馆,发现十几名道士已然身亡,躺在院中的还有几十具尸体。

    从军衣号坎上分辨,却不是同一军队之兵。

    师父猜测,除了抓他们当壮丁的那一方之外,又来了一批人马,双方展开激战,都有伤亡,后来纷纷撤走了。

    但师父也发现,道观内被洗劫一空,特别是阿拉延宗父亲的铁甲和三尺玄剑已经无影无踪。

    师父找了个山坳,一个人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才将所有的尸体掩埋。

    自此之后,师徒二人便在道观中过着孤苦的生活。因为兵乱,少有人就医,更无人前来施舍,生活异常艰难。

    后来听到一个游客说,安拉滨海城邦现在无战事,比较太平,师父便抱着阿拉延宗去了那里。

    先是以行医看病谋生,后遇到乌拉之桃的父母,说是他们隔壁一家没人住了,院子闲着。因为东面紧邻棺材铺,没人到这个院子里来住。

    师父不信鬼神,便住了下来,在乌拉之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