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就变成两件事了,即‘诸侯大臣共诛诸吕’,以及‘诸侯大臣共诛刘弘’···

    在还没能适应新身份的时候,刘弘下意识的将第一件事排除了——共诛诸吕当然是正确的;只是原主被逼杀这件事需要考虑如何处理。

    现在这种局势下,其实刘弘地选择也不多:要么当做那件事没发生,要么只诛首恶——夏侯婴,及刘兴居。

    如果当那件事没发生,那刘弘才立起的些许威严就将荡然无存,他就将变成一个泥塑雕像;但会最大限度保证朝局稳定,可以为刘弘赢得足够多的时间苟发育,筹谋将来。

    诛首恶,则定会让其余人兔死狐悲,从而产生一些未知的隐患;但手段尚还算强硬,可以很大程度上赢取军心、民心,和一些墙头草的暂时性呐喊助威。

    权衡利弊之后,刘弘决定采用后一种方案——比起朝臣们随时会消失的‘纳忠’,军队的支持无疑对刘弘更重要一些。

    但现在,刘弘反应过来,诸侯大臣共诛诸吕之事,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处理。

    如果诸侯大臣共诛诸吕是正确的,那刘弘就面临着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吕后到底是对是错?

    封建时代的政治就是这样,一个人错,那一切都是错的,一个人对,那哪怕是把天捅个窟窿也是女娲在世。

    如果吕后是对的,那杀了吕氏全族的朝臣就是错的!

    若吕后是错的,那更恐怖:在以孝治天下的汉室,身为孙子,刘弘居然让祖母变成了‘错’的人?

    在汉室,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罪名了——不孝!

    仔细考量过后,刘弘得出结论:首先,吕后必然是正义伟大神圣的,不然刘弘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其次,为了赢得大部分朝臣的支持,亦或哪怕是中立,也要保证吕氏全族除吕后外,都有罪!

    只有这样,才能替杀尽吕氏子弟的朝臣们擦干净屁股。

    至于什么样的罪过,才能保证硕大一个吕氏宗族悉数有罪,哪怕是襁褓中的幼儿都必须死?

    刘弘心里早已有了答案。

    但他还缺少一样东西,或者说一道程序。

    缓缓回过身,刘弘对王忠问道:“传国玉玺安在?”

    王忠略一沉吟,开口道:“陛下归宫之后,代王便遣代王相至未央宫,前来归还传国玉玺。”

    刘弘点了点头,玉玺在手上,程序就完成了一半。

    至于剩下一半···

    刘弘从怀中取出一张小布片,看着上面写着的撩撩数字,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公元前180年冬十一月十九,月亏,无云,繁星当空。

    ·

    ·

    ·

    PS:嗯···这次不是科普,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想让大家帮忙。

    好羞耻的感觉···

    那个···

    如果各位看官有推荐票这种东西的话,劳烦各位点一下手机屏幕,给我投一下,毕竟第二天就没有用了···

    感觉老脸都要丢没了···

    不是本人不是本人,我是佐吏的弟弟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