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守叔,奉旨入长安,请见陛下!

    对此早有安排的刘弘,旋即下令:着田叔即刻往丞相府,接任少府卿一职;明日再入宫陛见。

    倒也不是不愿意见田叔,而是刘弘担心,田叔这个死脑筋一进宫,就会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让刘弘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比如:恢复张敖之子张偃的鲁王王位之类的···

    所以,刘弘安排了与田叔私交甚笃,同为‘捡到中人’的虫达前去,算是探探田叔的口风,也有交代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的意思。

    刘弘相信,作为从张敖门下走出的人杰,田叔应当能明确意会刘弘想要表达的意思。

    剩下的,就将在明日常朝见分晓。

    现在刘弘需要考虑的,无疑是即将到来的匈奴使团的问题。

    ——随边地军报一同传回的,还有匈奴使团携带之国书的简要内容。

    与刘弘地猜测几乎没有太大的出入:敲诈!

    出于本心,身为在后世经历过家国耻辱的刘弘,实际上非常厌恶这种屈辱的‘外交’,对于匈奴人的敲诈,刘弘恨不能亲自披挂上阵,在长城一线和匈奴人来过!

    但是,情况并不像刘弘预想的那么乐观。

    方才,还在长安的老将军们,如俪商、虫达等一同入宫,按照刘弘地设想,为刘弘推演了一番。

    即:在秋收之前,匈奴人出于战略目的,攻打汉室长城一线,会造成怎样的结局。

    刘弘此时都还记得,在刚开口说出假象之后,曲周侯俪商想都没想,直接扔出一句话:秋收前开战,整个北方今年都将绝收!

    为了将足够的士兵,以及一应武器装备,粮食辎重运往长城一线,黄河以北的所有百姓,都要被充为民夫。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刘弘放弃硬刚的打算,另寻他法了——半个版图颗粒无收,所带来的影响根本不是明年收上来的农税减半那么简单!

    首先,北方绝收,百姓没有粮食吃,朝堂就要从南方运粮到北方,并以救济粮的形式,将其发放给北方陷入饥荒的灾民——只要北方完全绝收,每一个没放人都是灾民!

    也就是说,如果在五月到七月之间,匈奴人入侵了北方边墙,那明年,汉室非但无法从北方收上来一粒米的农税,反而还要倾尽全力,将国库翻个底朝天,来应对北方必将面临的饥荒。

    这样巨大的代价,根本不是现在的汉室可以承担的——国库从汉初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勉强收支平衡,足足花了二十多年!

    如果国库再一次陷入能饿死老鼠的境地,那刘弘至少要花一半的皇帝生涯,让国库恢复到现在这种程度。

    这还只是战后,会对政权财政带来的影响。

    从战略目的上来看,于夏秋之际爆发大战,对于汉室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根据推演,匈奴人如果呈集团是攻击长城一线,汉室所能做的应对,便只有动员大半个国家的军队、民夫,以及粮食辎重,才能勉强保证城池不会被夺去;除此之外,汉室什么都得不到。

    至于刘弘预想中,给匈奴人造成一定打击,以汉室目前的军队状况而言,根本无从说起。

    ——即便不考虑后勤状况,光论即时战力,汉室也处于明显下风。

    当刘弘问及详情时,早已离开军队的俪商,再一次刷新了刘弘对此时,汉室军队的认知。

    ——即便是在俪商扔领兵的八年前,孝惠皇帝在时,汉室军队装备的甲盔、刀剑,弓弩等一应军械,都已经到了必须更换的地步。

    如今八年过去了,刘弘却根本找不到任何一份,关于长城守卫部队更换武器装备的文档!

    也就是说,在汉室成立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