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咚~咚~咚~

    连绵战鼓声响彻夜晚的长安城,北军将士随着城门肃杀的战鼓声,逐渐向着司马门靠近。

    但位于长安城内的藁街,着实算不上什么好战场。

    尤其是进攻方在一边向南攻打未央宫宫墙,一边还要忌惮于身后的戚里时,自戚里到未央宫北宫墙这不足两百步的狭窄空间,使进攻方根本无法放开手脚,将兵力优势发挥充分。

    正如此时,杜延年一边龇牙咧嘴的背靠墙垛,揉着酸涩的肩臂,一边稍侧过头,从墙垛缺口处向外探望时所见。

    ——叛军,几乎将所有优势兵力集中在了司马门外,长梯等攀登器械也已送达;但狭小的空间,使得叛军根本没有空间安置弓弩部队。

    此时此刻,叛军集结约五百精锐,持剑盾长梯,聚集于一块极其狭小的空地——司马门外百五十步到二百步的纵深,以及左右约二百步的宽度。

    而叛军的弓弩兵,即便是距离司马门最近的一个,也与未央宫北宫墙隔有百五十步,距离司马门的距离,更是超过一百八十步。

    也就是说,从叛军打算大举压上,集重兵强攻司马门时开始,司马门及左右的区域,已经处在了叛军弓弩射程范围之外。

    这无疑是让城墙上的守军大松了一口气,好再进行一次轮换,从而维持目前的弓弩火力。

    不出意外,杜延年在内的大部分南军遗卒,仍旧倔强的留在了城墙之上。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属于他们的战争。

    但对身为将领的虫达而言,此时,却并非是喘息,甚至宣告防守成功的时刻。

    接下来,才是这场战斗最艰难的时刻。

    ——肉搏。

    在热武器出现之前,那段长达数千年的冷兵器时代,无论古今中外,无论步骑弓车,战争的结果,往往都是通过近距离肉搏厮杀,方能分出胜负。

    即便是西方人借助火药,掀起热武器战争时代初期之时,排队枪毙的战斗方式,最终也同样会演变为优势方的冲锋,以及短兵相接,肉搏血拼。

    具体到现在的时间点,以步兵为主的城池攻守战,双方的意图则相对简单一些。

    城池攻守战,注定会使防守一方具备更大的战略优势:有高大的城墙作为掩体,以及凭借城墙,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居高临下’。

    在这种情况下,进攻方的远程打击手段,往往无法取得太大的效果。

    所以,进攻方所要争取的的,就是竭尽所能的将战士推向城墙附近,从而赢得攻上城墙,与防守方短兵相接的机会。

    为了激励士卒更加勇敢的攻打城墙,古华夏甚至有一项专门的军功,以奖赏那些勇敢攀登上地方城墙的士卒——先登。

    先登者,顾名思义,便是第一个冲上敌方城墙之上的士卒。

    在一场胜利的攻城战斗中,除去领兵将帅,功劳最大的,往往都是夺得先登之功者。

    如此巨大的奖赏力度,便注定了先登之功,并非其字面意义上那般好做到。

    ——先登之功,并非是第一个踩到敌方城墙之上的士卒可获得,而是在踩上地方城墙的同时,抵抗住敌方士卒的围剿,成功掩护后续部队登上城墙,从而在城墙之上形成‘聚点’,为攻城战奠定胜利基础者,方可获此大功。

    这就意味着,那个试图获得先登之功的士卒,非但要幸运的躲过守城一方所有的弓弩箭矢,以及从墙头砸下的巨石滚木,还要在爬上墙头之后,凭借超凡的武力,保证自己在十到三十人的围剿中,活到更多的战友爬上城墙。

    而此时的城墙,顶宽普遍不超过五丈。

    只要一个‘聚点’形成,就等同于有至少一处可安全攀登的通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