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说,文帝一朝对于汉室的内忧外患,没有起到丝毫的积极作用。

    政治名望、个人身亡方面,刘恒也槽点不少:三言两语之间,几乎流氓式的罢免丞相周勃;饿死自己的亲弟弟——淮南厉王刘长;以及在黄龙改元之后,罢黜丞相张苍,都是文帝刘恒的道德污点。

    汉室内忧外患依旧,道德品性不佳,那刘恒又为何能在历史上,享有如此高的地位,甚至在当时的汉室百姓心中,留下‘圣人’的美名?

    答案十分简单:文帝刘恒在位,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虽偶有灾祸,但总体上,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粮价,从高皇帝时期的千钱以上、孝惠皇帝时期的四五百钱,降到了景帝登基时的石五十五钱;

    农税,从开国时的十五税一,变成了三十税一;口赋从百二十钱,降低为四十钱。

    不严谨的说,刘恒在汉室‘在世圣人’的崇高地位,便由此而来。

    换而言之,只要能让治下百姓吃饱肚子,刘弘地历史地位,就已经可以向历史上的汉文帝刘恒靠近了。

    撇开这层考虑不说,现实角度而言,刘弘也必然要从粮食开始下手。

    还是那句话:农耕文明在封建时代的一切活动,都需要雄厚的农业底蕴做基础。

    要想社会安稳,就需要百姓吃饱穿暖,安心种田;而国家要想富裕,无论是发展商业、手工业,亦或是建立新的经济秩序,也同样需要基本物质基础。

    就现在后世的二十世纪,‘物质积累’的标准是有多少吨钢铁;二十一世纪,则看国库有多少贵重金属、外汇国债。

    而此时,政权的基础物质积累,就是粮食。

    只有粮食充足,流通的粮食能够满足国家基本需求,才有可能进行其他的活动。

    ——南征百越,东取越南,北伐匈奴,总不能让士卒们饿着肚子上阵吧?

    刘则的下场,已经足以证明‘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重要性了。

    ——发展商业,建立手工业,总不能指望百姓肚子都吃不饱,就去行商为贾、养蚕织布吧?

    可千万别被后世那些,把读者当睿智的网络文学作品骗了——对于刘弘这样的穿越者而言,掌控一个政权之后,首先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种田。

    什么南征北战、国富民强,都需要坚厚的农业为基础!

    至于工业、商业的发展,更是要从布匹纺织业开始做起,才有那么一丝可能。

    所以,即便不考虑历史风评,不在乎自己在后世人心中的形象,光为了马踏草原,让华夏成为世界唯一一颗星辰的远大志向,刘弘也要安心种田。

    尤其是在如今,汉室远不及历史上,大多数封建王朝平均水平的贫弱状况下,就更要如此。

    实际上,从穿越那一刻,从屁股第一次坐到皇位上开始,刘弘心中,就有着明确的认知。

    正是这个认知,让刘弘在随后的一系列时间之中,屡屡做出准确的应对。

    长安粮价几番涨跌,刘弘也顺势将粮食保护价政策,作为了自己在西汉政权上烙下的第一个烙印。

    之后悼惠王诸子之乱,刘弘在召集中央大军,将齐地叛军合围于关外的同时,暗中命令小叔淮南王刘长率兵攻打南越,最主要的一个目的,也同样是为了农业。

    ——地处两广地区的南越,必然有着汉室此时还尚未拥有的优秀水稻!

    刘弘也从来没想过仅凭淮南王刘长手下那几万郡兵,就一举攻下南越。

    ——要知道南越,可是曾经让秦始皇派大军五十万,前后打了足足九年才打下来;一年前,周灶带着十万中央野战军,却连南方群岭都没能翻过的硬骨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