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虽然耕地不少,但人口密度远没有关中那么大,每个县找个平坦的地方进行操演,也同样不是什么难事。

    而关中,却是很难找到一片足以容纳数十万青壮操演的空地···

    ——如今汉室天下满共两千余万人,其中有将近一半,都聚集在了关中!

    而关中的土地,仅占汉室天下的十分之一不到···

    即便撇开人口密度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燕、代等北方郡国,以及长沙、淮南等半热带森冷,光拿齐、楚、梁等关东郡国比,关中的人口密度,就已经在这些‘繁华之地’的五倍以上!

    除了人口密度之外,关中和关东的状况,还有一项本质的区别。

    ——关中所行的,是宽一步,长二百四十步的‘大亩’;而关东,则行宽一步,长一百二十亩的‘小亩’。

    也就是说,在人数相等的情况之下,关中百姓所占据的土地,是关东的两倍。

    两倍的人均土地分配面积,五倍的人口密度,再加上将关中一小半土地吞下的长安城、上林苑,以及各式皇帝行宫、皇家园林,使得关中的闲置土地,远低于关东,以及北方边墙、南方沼池。

    可以说,关中但凡是能耕作的土地,都在汉初,被刘邦分给了百姓。

    对于不需要精耕细作,只需要灌溉、日照,以及佛系除草的粟米而言,‘能耕作的土地’,往往就意味着地势平坦的平原、盆地。

    这就意味着:整个关中,几乎所有可用于军事操演的区域,都已经是农田。

    这也是往年的冬训,放在冬天的原因——不是因为冬天适合锻炼,也不是因为百姓冬天才有空,而是因为只有冬天,占据关中所有平原的田亩才能暂时被用于训练。

    可今年,即便到了冬天,关中的田亩也没有闲下来。

    ——在少府‘宿麦石七十五钱’的承诺之下,几乎每一个不觉得钱多到没处花的农户,都在自家的田亩种上了宿麦。

    就连‘土地肥力不足’的顾虑,也因为今年春、夏两季,粟米耕种工作的缺失,而变得不再需要考虑。

    这样一来,关中粮食短缺的问题是解决了;原本只能保障生存的大多数百姓,也即将借着冬小麦发一笔小财。

    但冬训,却成为了难题——田里都种着宿麦,上哪儿训练?

    为了这件事,新任大将军柴武可谓是茶饭不思月余,甚至一度怀疑当今刘弘,是在刻意刁难自己!

    最终,为了洗脱自己‘苛待功臣’的嫌疑,刘弘只能将原定于几年后实施的一个计划,提前拿来解决柴武的困局。

    ——经过三十年的冷遇之后,蓝田县,再度成为了军事重镇!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柴武就在少府田叔、丞相审食其,以及暂代少府事务的张苍配合下,完成了‘汉蓝田大营’的大致建造工作。

    原本居住于蓝田县方圆三十里的百姓,都被迁往了渭北一代——对于这种类似‘天津搬北京’的拆迁项目,蓝田百姓并没有表现出多大抗拒。

    为了安置这批‘拆迁户’,刘弘甚至忍痛,从少府名下的‘皇田’,也就是属于刘弘所有的田亩之中,拨出了上千顷良田,以补偿蓝田百姓失去田亩的损失。

    至于这批‘拆迁户’原本在蓝田一代所拥有的田地,也就成为了此刻,刘弘眼里所见的模样。

    ——四座长宽各二十里,位于蓝田县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巨大军营!

    就刘弘此时所见,距离长安最近的蓝田北营,此时根本没有什么‘军营’的样子——只是原本的土地被平为校场,校场边沿多了几片简易的帐篷而已。

    名为‘军营’的蓝田北营,此刻却连围住军营的篱笆都没有,只是一片巨大的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