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是田何此人,来头实在太大了些···

    ——《易》嫡系传人!

    光此一点,就足以刘弘放下皇帝的崇高身份,以纯粹的晚辈态度,去对待田何。

    相传前秦之时,田何受始皇帝礼请,至咸阳宫内的一片木林居住,好让始皇帝能随时向田何请教问题。

    后世始皇帝驾崩,二世继位,赵高、李斯乱权,秦廷动荡不安之际,却依旧没有人敢打田何的主意。

    甚至于到了秦廷覆灭,起义军打入咸阳得时间点,田何,依旧是各方势力所顾忌,‘生怕磕着碰着’的的特殊存在。

    或许有人会认为,始皇帝对田何的尊重,二世对田何的忌惮,都有政治作秀,亦或是政治需要的嫌疑。

    但只需要通过一件事,就能判断出在这个时代,田何这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就连霸王项羽火烧咸阳宫,都得先舔着脸找到田何,毕恭毕敬的把人家请出来,才敢下令点火!

    能让不可一世,一辈子几乎没怎么低过头的霸王项羽,在自己面前恭敬有礼,就足见田何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

    到了后来,汉室鼎立,田何受到的待遇,却并没有因此而下降。

    秦末战乱之时,田何回到了老家临淄避难;之后刘邦听取了娄敬‘广迁关东豪强入关中’的意见,正式开启了汉室陵邑制度的开端。

    田何便是在那时,以‘地方豪门望族’的成分,被强制迁入关中的。

    但与其他靠商贸发家,亦或是在官场得位的‘豪强’,田何无疑是受到了整个汉室,尤其是历代皇帝的重视,以及善待。

    尤其是刘弘的便宜老爹惠帝刘盈,更曾有过在田何‘年老体弱’‘无法入宫授业’的情况下,亲自前往田何住处听讲、学习的经历。

    而在后世的史书记载中,对田何的评价,便是一句:何年老家贫,守道不仕;帝亲幸其庐,以受业,终为《易》者宗。

    就连田何对《易经》的注解,都被后世人恭敬的称之为《田氏易》。

    从这就不难判断出,田何在如今的汉室,是怎样一个地位与形象了。

    ——生活清贫,不为俗尘所累,享誉天下数十年的学术巨擘!

    这样一个人,别说是在这落后的西元前了,就算是放到后世,也起码是能在社会享有很高地位的精英。

    具体到如今的汉室,田何这种对某一本经典有‘官方解读权’的学术大拿,那更是礼敬有加,还求而不得。

    在看到田何的一刹那,就连刘弘,都差点没忍住将其纳入体制内的冲动。

    但最终,刘弘还是勉强按捺住了冲动,恭敬的将田何请入了宫中。

    ·

    “未知子庄公此来,可是有何要事,欲告与朕知?”

    将田何恭敬的请到宣室殿,分而落座,刘弘便自然地开启了话题。

    看着眼前皮肤松弛,眼角都有些耸拉下去的田何,刘弘脑海中,也再次出现了那段电脑程序般的‘资料’。

    田何,田氏齐国王族血脉,字子庄,齐都临淄人,今文《易》第六代嫡系传人。

    相传春秋时期,孔子授《易》于商瞿,商瞿再传子弘,复又传四代,《易》的传承才到了田何之手。

    在原本的历史上,再过大概五十年,《易》第八代传人杨向,便会在武帝一朝以‘精《易》’而官至五大夫。

    而现在,刘弘却只能是看着眼前的老田何垂涎三尺,又无可奈何。

    按道理,作为孔子的徒子徒孙,田何对类似公务员的职务,不说趋之若鹜,也起码应该欣然接受才是。

    尤其是对于成为二千石级别的‘博士’,更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