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未央宫内,刘弘正埋头案首,对着少府递交上来的‘冬小麦收购工作报表’细细比对,不时眉头紧皱,不时端起茶碗润润嗓子。

    只是那眼睛,却是无时不刻锁定在眼前的竹简之上。

    “呼~”

    “总算是有惊无险。”

    根据田叔汇总完成后的报表,刘弘对于今年冬小麦收购工作的状况,可谓是一目了然。

    跟刘弘的预想相差不多——在冬小麦收购之后,这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少府便收回了五万万石左右的冬小麦!

    这其中包括上林苑,以及关中各地官田上十万亩,所产出的近约四千万石;丞相府按‘三十税一’的比例收缴国库,而后‘售卖’给少府的千余万石;以及从关中百姓手中收购的将近四万万五千万石。

    上林苑及关中各地官田,本就属于少府自有产业,产出的冬小麦,自然也是被直接送入了少府府库,成为了少府今年的‘额外产出’。

    光是这四千多万石冬小麦,就让少府的资产,增长了将近三十万万钱!

    丞相府交割的上千万石,则是当成了国库给少府的‘粮草军械预付款’,少府也同样没有支付购粮款。

    这笔粮食的‘购粮款’,将在接下来的一整年内,通过武器军械、军粮等实物,一点点交付到丞相府掌控下的国库,再分发给汉室各地的军队。

    在这个环节中,刘弘本打算耍个小聪明,忽略国库这道程序,让少府的粮食、军械直接送到各部军队。

    但很可惜,作为西汉初期的丞相,审食其的政治嗅觉,还没有愚钝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刘弘刚提出,将武器军械、粮草直接交付各地军队,审食其马上就开始哭穷,反倒是话中明里暗里,打起了‘由少府承担军费’的主意!

    为了自己的小金库不被外朝觊觎,刘弘也只能暂时放下‘架空国库’的打算,任由审食其拼尽全力,去维护那几近于无的相宰威仪。

    除了这两部分,从百姓手里收购的四万万五千万石冬小麦,却是无论如何,都要掏银子买了。

    道理很简单:国库或许能接受‘预付军费’的操作模式——反正早晚要跟少府要武器军械、军粮,到了那时,也早晚要掏钱。

    但百姓,却不大可能接受这种‘打白条’的行为,顶天了,也就是接受刘弘推行的‘粟米粮票’。

    一想到这里,刘弘就觉得心里隐隐打颤。

    ——为了完全收购今年关中所产出的冬小麦,少府至少发行了价值近四万万石粟米的粮票!

    而少府的实际库存,却只有去年秋收之后收购,如今卖剩下的一万万五千万石粟米···

    将近三倍的杠杆,放在后市的金融市场,显然算不上太离谱。

    但对于此时的汉室而言,这样的举动,很有可能会埋下一个动摇江山根基的隐患!

    一旦有一天,所有手持粮票的百姓跑到少府兑换粮食,却发现少府拿不出这么多粮食的时候,‘粮票’这种新出现的类纸币,就将失去所有公信力!

    而这种信任打击,将导致终汉一朝,都不大可能再有类纸币出现、发行、生存的土壤。

    ——老百姓又不傻~能被骗一次,还是在事关生存的粮食之事上,这样的教训,将在未来的汉室代代传承下去。

    汉室百姓弥留之际,给子孙留下的告诫之语,恐怕也会多上一句:如果朝廷拿白纸换粮食、钱,可千万不要答应啊···

    但即便如此,刘弘还是决定冒这个巨大的金融风险,坚决发行了价值四万万石粟米的粮票。

    其原因自是错综复杂,总结归纳起来,主要的有三点。

    一来,在如今的汉室,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