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倒不是杨正不认为马邑能‘确保不失’,而是杨正知道:曾经的代王刘恒,如今已经移封梁国!

    而现在的代王殿下,正是今梁王刘恒的幼子,年不过总角的刘武!

    且先不提那位年幼的代王殿下远在长安,自称为代王之后还未曾踏上过自己的国土.

    就算是代王刘武真的已经就国晋阳,而杨正还没有收到消息,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也几近于无。

    ——最多不超过八岁的代王刘武,凭什么会对‘马邑必然不会失守’有十足的信心?

    更为关键的是:匈奴人‘已经入侵’的假设,是杨正刚通过武州戍卒对善无城的描述而推测出的一个可能性,根本就没来得及上报!

    假设代王刚到晋阳,连代王就国的消息,都还没从晋阳传到马邑;这种的情况下,晋阳那边又是从何得知‘匈奴入侵’的消息?

    将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之后,杨正心里已经有九成以上的把握,笃定城外的‘军官’是匈奴细作了!

    至于其目的,应该是借这番举动,将混有细作的百姓驱往楼烦,为后续攻打楼烦做准备。

    而在马邑,这位‘军官’的任务······

    ——很可能是诈开城门!

    想到这里,杨正便微微眯起眼,打量起城外的军官来。

    黝黑的脸庞,高大的身材,一口地道的关中口音中,隐隐带着些许楚腔。

    这一切,都在证明这个军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人。

    但这些发现,非但没有让杨正放松警惕,反而对自己的猜测更加笃定起来。

    ——要知道这里是马邑,代国北方防线最前端!

    在这里,可能出现太原口音的代国军卒,燕赵口音的材官将士,唯一不可能出现的,就是口音中带有楚腔的军官!

    别说马邑了,整个太原郡乃至于整个代国,能在正式场合依旧语带楚腔的,只可能是从楚地流放来此的罪犯刑徒!

    尤其是城外这个军官极力用来掩盖秦腔的,还是一口地道关中口音,这就更扯淡了。

    如是想着,杨正便稍侧过身,对身后的随从交代道:“速备烽火,随时准备点火燃烟,示警楼烦!”

    言罢,杨正又来到角楼之上,向自己的亲信军官吩咐道:“莫声张,悄然下城,令诸将士速至城墙,以待军令!”

    将自己能想到的方面都做下安排,杨正方走到城门正上方,若有所思的打量着远处。

    ——如果城外的军官,真是匈奴人用来诈开马邑城门的细作,那后续的攻城部队,应该就藏在城外不远!

    现在,杨正要为接下来的马邑保卫战,争取足够多的时间。

    “将军久等。”

    似是刚爬上城墙般喘息两声,对城外的‘细作’打了声招呼,杨正便朝城外稍一拱手。

    “马邑令杨···无邪在此,未知将军名讳?”

    听闻城墙上,传来一道中年男子的身影,城门外策马而立的军官眉头稍一皱,疑惑地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

    “杨无邪?”

    嘀咕着摊开竹简,军官不由自语道:“马邑令,当名杨正才是啊?”

    “莫非,乃氏杨名正,表字无邪?”

    仔细将手中竹简从头看到尾,再三确定没有‘马邑令杨正,字无邪’的记录之后,军官稍一沉吟,便将竹简收回怀中,朝城墙上一拱手。

    “余无意直呼阁下名讳,然公务在身,还请阁下莫怪。”

    “敢问阁下可乃马邑令,杨公讳正乎?”

    听闻‘细作’此言,杨正顿时一愣,大脑飞快转动起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