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赵娥把隔壁做豆腐的老王夫妇叫来一起吃肉。

    老王叫王奎山,四十多岁,和和气气的,和老婆整日磨豆浆压豆腐。平时赵元化家里也没少吃老王做的豆腐。

    自古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这隔壁两家人,一个打铁一个磨豆腐,倒也是同病相怜,两家相互帮扶也算投缘。

    “老赵,今天赶集买卖不错啊,割了肉回来!”

    “还行还行,这不马上过年了,谁家过年不吃点肉啊!”

    “明儿让你嫂子包点饺子,回头给你送点过来。”老王知道赵家屋里没有女人,这些吃食没人操持。

    “那感情好!谢谢王哥了!也谢谢嫂子。”赵元化哈哈一笑说道。

    “跟你大哥我们还客气个啥了?”王嫂笑笑,给赵娥加了块肉:“小娥妮儿,多吃点,看你爹把你给养的,凭的瘦。回头想吃啥了告诉婶婶,婶给你做。”

    “小川,把这个穿上。看看合不合脚。一会儿我带你去琉璃厂那边转转。”赵元化给张石川也夹了一块肉说道。

    “咋?有啥眉目?”老王问道。

    作为一个合格的邻居,张石川头一天被救起来他就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经过。

    “有点吧,王哥你看看这个。”说着从一旁拿过张石川烧的牛屎玻璃。上面的瓦罐残片和碳灰被清理了一下,漏出了里面的玻璃,有些发绿,里面有不少气泡。

    “这是……琉璃?”老王拿着上下端详,又在衣服上蹭了蹭。

    “嗯,这小子什么都不记得了,却懂得烧琉璃,我猜他家里可能有人在琉璃厂出工,或者他看过人烧琉璃。”

    “赵叔,要不算了吧。你看这马上过年了,你那也要忙着打点器具去卖……”张石川小声说道。

    “别浑说,哪儿有帮你找家人重要?”

    两人在厂甸转了有三四圈儿,赵元化不停的问:可有熟悉的巷子房子?可有熟人?

    张石川只是摇头,又问了街上的人,都是摇头说没见过这个孩子,不知道是谁家的。转悠了一下午,两人无功而返。

    “小川,别着急,咱们慢慢找,总会有些眉目的。”赵元化见一路上张石川都低头不语,哪里知道他在想着怎么做肥皂,以为他因为没有找到家人而伤心,给他打气道。

    “赵叔,别找了,我不一定就是京师城里的,况且如果我还有家人亲戚,恐怕也不会任由我流落街头的,只怕他们也都……”

    赵叔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也不是绝对,说不定你家人在城外哪个村里,咱们慢慢寻,若有消息总能寻得到。你就在我这里住下。我这打铁铺子也能养得活你。要是实在找不着,你若不嫌弃,就给我做个徒弟,我教你这门手艺。只是打铁是耍胳膊卖苦大力的,怕你吃不了这份苦。你赵叔没什么本事,将来你学出来了就把这铁匠铺子传给你,你要是不嫌弃小娥大脚,等日后娶了她……”

    “咳咳……赵叔,谢谢好意,这事儿我心领了,我……”

    大脚不大脚的倒是无所谓,相反作为一个穿越者,张石川受不了缠足小脚。可是自己也就才十二三岁的样子,赵娥也才十一岁,一个黑瘦的小丫头,实在让他无法同娶妻生子什么的联系起来。

    回到铁匠铺已经天黑。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普通百姓都是一日两餐,早上一顿下午一顿,晚上是不吃晚饭的。

    反正也睡不着,又没事可做,张石川问赵娥要了猪板油,准备开始做肥皂了。

    “哥,你拿这个干啥?是做好吃的吗?这玩意可是太油腻了,吃的当心拉肚子。”赵娥眨了眨眼,看着张石川把板油切小块然后丢进锅里熬油。

    那会儿普通老百姓很少吃肉,一个个面带菜色,突然吃一顿油水大的的确会有很多人肠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