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不换药,本质上还是属于货币掠夺的一种。

    文景时期,又弄出来了四铢半两。

    这次稍微良心了一些,可架不住诸侯与刘氏诸侯王们一起开炉子铸造私钱。用劣钱驱逐了良币。

    等到王霄上位,天下间流通着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钱币。

    这些钱币的大小,轻重都不一样。不但交易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生产与物资交换。

    所以王霄非常干脆的选择抛弃前边的这些脱胎于秦半两的半两钱,另起炉灶搞了五铢钱出来。

    他让少府做的这些五铢钱绝对是良心制作,最起码铜的份量十足。

    古代铜钱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含铜量的多少。

    因为铜在华夏这儿,属于稀缺资源。而且越是稀缺,还越是被制作成各种铜器,用来祭祀与陪葬。这就更进一步的增加了缺铜的困扰。

    钱币含铜量高,那就是良币,有良心的货币。

    而钱币含铜量低的话,那自然就是劣币。专门用来坑人的劣币。

    大汉从立国开始到现在,历朝历代从天子太后到刘氏诸侯王与勋贵们不停的开炉铸币,几乎都是劣币。

    倒不是说他们的心都是黑的,而是因为缺铜啊。

    华夏历来缺铜,铁矿石倒是不少,哪怕含铁量不高,可总量实际上却是很大。

    缺铜的事情,对于王霄来说并不算什么困难。

    因为他知道哪里是铜矿,哪里有露天铜矿,哪里有比较容易开采的铜矿。

    早在上位之初,王霄就安排少府的人去那些容易开采的铜矿建矿修路。几年下来,那些地方已经开始大规模产铜。

    当然了,这里说的大规模是相对于这个时代来说。

    要是和后世相比,那真的是连人家手指头缝里露出来的渣滓都比不上。

    王霄从未想过拿这些铜去做什么铜器用来祭祀,或者是送进陵墓之中。

    这几年积攒下来的铜,他全都拿去铸钱了。

    王霄已经下定决心,要重整大汉那混乱的货币市场。

    大汉这里没人能比他更加清楚,经济体系是多么的重要。哪怕大汉只是小农经济,也得首先把货币市场给整顿妥当。

    至于说有人收集大量铜钱,融了之后做铜器赚取差价什么的。

    早早收回全国铸币权的王霄,早就有了应对方式。

    “融钱者斩,举报者奖励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