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出仕。

    好话坏坏都车轱辘的来回说,而且俸禄也是大幅度的提高,不但可以养活一家老小,还能有剩余。

    就这样还想要伸手,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孟兆祥心中凌然,应声之后告辞离开。

    半个多月之后,孟兆祥带着一大批人,浩浩荡荡的通过井径道抵达盂州。

    之后在这里,开启了整个晋地的再造之旅。

    卫时春的兵马攻破各处士绅们的邬堡城池,随后就是孟兆祥接受分发田地物资,宣讲新大明的各项政策。

    从分田的良家子之中挑选一批人进入临时学堂,再留下些人逐渐地方基干。

    之后就是继续向着下一个府县进发。

    就像是滚雪球一样,等到他们抵达太原府城的时候,临时学堂的学生已经高达上千之多。

    这些人绝大部分都将出任最基层的吏员,不过其中的佼佼者们,却是可以凭借功勋和能力升迁,成为真正的有品级的文官。

    大家都是从基层走出来,而非通过科举八股文一步登天。

    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说,这都是巨大的进步。

    晋地有四府二十州七十七个县,这才仅仅收复一个太原府而已。

    孟兆祥还带来的大量的番薯种子,虽然脱毒育种都很麻烦,可最起码能先解决掉眼前迫在眉睫的吃饭问题。

    民政方面如火如荼,因为士绅毕竟是少数,占据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们,得知朝廷大军来分田了,立马就会投靠过去。

    甚至有些地方,卫时春的大军还没开过去,当地百姓就主动起事,攻破了士绅的家宅,将其家族屠戮一空。然后派人联络朝廷的人,让他们赶紧的过来主持分田之事。

    这才是真正的民的力量,而不是那些朝堂上整天吹嘘的‘不可与民争利’的那个民。

    占据天下绝大多数的民一旦被发动起来,那各地士绅们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孟兆祥忙着救济晋地的父老乡亲,可卫时春却是牢牢记着自己的使命。

    他按照从鞑虏那儿收缴到的来往信件,一家家的去抓那些通虏的奸商。

    奸商们有钱有粮,甚至还买通了大同的边军相助。

    实际上他们私通鞑虏的事情,大同边军也是有份参与并且拿钱。

    否则的话,那么多的物资怎么可能在边军的眼皮子底下送出去。

    不过这些都没什么鸟用,卫时春带来的军士都是家中分田了的。

    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家的田地和家人不被士绅们反攻倒算,其战斗力与士气,远非那些饭都吃不饱的农奴兵所能比。

    一家接一家的奸商们,被举家送去了京师。

    没有什么无辜之人,他们的家人享用了那些沾染了无数大明百姓鲜血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