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键落指间也停了下来,这种情况在一般音乐会并不多见。

    很少有观众会主动要求演奏者去加演什么曲目,但此时已经有观众明确的表达了愿望。

    格里格作为挪威音乐之父,他的钢琴作品秦键从来没有练习过,甚至听的都比较少。

    犹豫间,秦键眨了眨眼,微微一叹,接着转头给了台下一个灿烂笑脸。

    同时双手扬起。

    一吸落指,原本准备的肖邦变成了格里格。

    凭借着微弱的印象,他演奏起了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中的索尔维格之歌。

    充满了挪威民风情的旋律加上秦键的改编再以肖邦的方式在一架仿制18十八世纪的古钢琴上演奏出,这让所有人在一开始都难以预料的组合竟然此刻呈现出了一种别样的美感。

    随着即兴的展开,秦键脑海中回忆着来到卑尔根的点点滴滴,上午在琴坊间劳作工人们的笑脸,中午海鲜汤的鲜美,黄昏的下的金色海滩,傍晚的酒廊欢笑,午夜的晚风,黎明的海浪,还有那一缕晨光。

    一张张画面组成了秦键指下的旋律,不知不觉间教堂门外停下了几个陌生的人,他们像是被琴声的内容所吸引,渐渐的围在门口的人越来越多。

    秦键对此浑然不知,他继续沉侵在音乐之中,对于这首从来没有见过乐谱的旋律,他此时却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仿佛音乐就该是这个样子。

    关于索尔维格的故事实在太长了,这里无法做太多赘述,但有一点必须得提到,作为挪威的第二国歌,每一个挪威人都对这段旋律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充满忧伤都婉转曲调充满在教堂的每一个角落。

    男童激动的攥着小拳头,嘴里似是在跟着呢喃。

    庞克头青年的聆听着,此时他看起来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

    就连向来嬉皮笑脸的老酒保也难得的收起了笑容,目光中多了些郑重,他没想到这场演奏会以这样的方式收尾。

    当秦键落下最后一个音,起身之后才发现原来空荡荡的教堂大门口已经站满了人。

    “呃..”

    面对着这一景象,他一顿,接着微笑爬上眼帘。

    鞠躬。

    掌声,教堂内外的掌声一同响起。

    看得出,大家非常喜欢刚才这首作品。

    望着这一幕,秦键的目光接连变换这色彩。

    “bravo!!”

    就在庞克头再次的喝彩声下,秦键脑海中翁的一声,瞬间一片清晰。

    他觉得自己明白了。

    对于民族音乐的含义,他终于抓住了什么。

    第四阶段——‘听众们听到的是什么样的声音?’

    这个问题秦键还得一会好好问问大家才能得知,但在这之前,他有了一些新的发现,他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同的观众,需要不同的声音。’

    而声音,从来都不应该仅限于固定场合的某一种的谁的声音。

    就像肖邦可以是琴房里音阶,也可以是教堂里的格里格。

    掌声下。

    秦键的目光越发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