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少有被所有人都奉为绝对经典的版本。

    这其中有时代背景的因素,有钢琴技术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录音技术层层变革的因素,甚至还有演奏家们不断自我否定出新的因素。

    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在说明这首作品的复杂性。

    对于这样一首作品,每一位选手、演奏家、评委都有自己心中的想法。

    ‘无尽的呐喊到无声的绝望‘——是秦键现阶段对这首作品的理解。

    他将作品的情感与思考全部浓缩到了右手的高音声部。

    在高音声部的两种技巧中,八度与和弦他全部采用了一种‘向下推‘的运力方式,缓冲下键。

    这是一种不常见的演奏技巧,他没有在初赛阶段展示过这一演奏技巧。

    配合着强大的指尖力量,他每一次手指触键运力都会形成晕开的一片音,在给声音增添延伸性音色和气韵的同时,音乐表达出了一种歇斯底里之外,更加深远的东西。

    像是一次强音过后就是一次无声的呐喊。

    而每一次无声的呐喊都在为下一段即将到来的情感高潮提前做好了铺垫。

    高涨的情绪瞬间总能在片刻松弛回落。

    此种严谨洗练的循环同样将作品的内部结构搭建的严丝合缝,充满张力。

    在演奏至最后四小节,音乐从弱化的轻力度最后一次爆发。

    舞台上秦键神色忽然一紧,双手八度从高处急速滑向最低。

    十指紧缩猛抬急落,以指尖落键!

    “噹噹!!”

    最后以强有力的两个fff力度的终结和弦将乐谱上的最后两组音完成。

    在最后一次呐喊的余音消退之后,全场每一双眼睛都注视着他。

    秦键并没有急于收回双手,像是音乐还在继续

    他注视着双手,神情肃穆。

    一秒,两秒...直到五秒过去。

    当舞台彻底陷入一片寂静,隐形的休止为他的开场作品画上了句号。

    抬手,收臂。

    两个动作伴随着一口轻喘,秦键像是解开了被音乐锁死的舞台气口。

    “呼——”

    这一刻。

    台下的一颗颗心脏似是才缓缓沉下。

    而音乐的画面却始终还在舞台上起起伏伏着,一声呐喊随着一声沉默

    如此革命,没有不可名状的悲痛,只有无声的荡气回肠。

    震撼。

    从戏剧性的开场到神秘莫测的结束,秦键几乎一曲颠覆了他在初赛阶段给人留下的形象。

    从评委席到观众席,一道道目光都似带着不同的角度在远远观望着钢琴前的人影。。

    方宗尧仿佛看到了华韵赛上那个神秘莫测的秦键回来了。

    后台,段冉看着大屏幕暗自激动。

    屏幕上,秦键拿起手巾擦了擦手心,接着抬手再度开始了演奏。

    流光四溢的琶音缓缓展开,牧童短笛的旋律如繁星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