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和优异的性能,两者缺一不可。

    这两点就像是骨架一般,支撑起整篇文章。

    但光有骨架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的表征数据,作为佐证,使整个体系更为丰满。

    像是有机光伏领域,如果涉及到新材料的合成,就需要用凝胶色谱法GPC,测试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多分散系数,通过元素分析,得到材料中各种元素的占比情况,还要测试核磁共振NMR,氢谱和碳谱。

    之后还有一系列表征测试:

    热学表征,包括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用来测试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温度,以及热重分析法TGA,可得到材料的热分解温度。

    光学表征,包括光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PL,还有更高级的表征手段——瞬态光吸收光谱TA,瞬态荧光光谱TRPL。

    电化学表征,用循环伏安法CV,测试能级结构,主要是HOMO/LUMO能级,计算禁带宽度。

    形貌学表征,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分子堆砌结构,包括掠入射广角X射线衍射GIWAXS等。

    这些都是基于聚合物给体材料,或者有效层共混薄膜的表征手段。

    此外,还有针对电池器件的表征测试:

    光电性能表征,包括最重要的J-V特性曲线,以及外量子效率EQE。

    电荷输运动力学研究,包括线性载流子增压法CELIV,时间飞行法TOF,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法SCLC。

    一整套流程全部走完,如果不同的表征手段之间,可以相互印证,得到的结论没有自相矛盾,这样的工作就非常完美。

    但实际情况下,很难出现这样的理想情况。

    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研究者都有全套的表征设备可以用,比如GIWAXS、TA这些设备,大多数实验室都是没有的。

    另一方面,不同表征手段得到的结论可能会有所出入,就要有所取舍,合理的选择实验数据来论述。

    而且,辛辛苦苦测试了这么多数据,也并不是全部都能放到正文中的,大多数的数据都被隐藏在了角落里。

    这是因为,期刊对发表文章的篇幅和图片数量有要求,不同期刊要求也不同。

    有机光伏领域,一般Communication格式的文章,正文图片在5张左右,Article格式的文章,正文图片在7张左右。

    其他的图片,只能放在支持信息中作为补充材料。

    ……

    现在这个基于P2FBT4T-2OD的工作,许秋虽然还没动笔写文章,但最核心的问题已经被他攻克了,剩下的工作就简单了许多。

    至于器件效率能不能达到10%,这就只能看天意了。

    周五上午要上课,下午许秋也没打算去实验室,他在微信上和陈婉清请了假。

    现在模拟实验室有了四倍加速,周任务积分奖励还翻倍了,非常适合用来摸索实验条件。

    而且,可能存在其他课题组在做同样的研究,必须要抓紧时间,抢在他们前完成工作。

    因此,许秋准备找个隐秘的地方,进入模拟实验室,看能不能把器件性能做的再高一些。

    张疆实验室就是一个很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