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许秋发现他用做实验的思维去分析女生的心思,实在是是难以奏效。

    主要还是线索太少,他又不是心理学家,可以单从面部表情以及平时的对话中,来推断出一堆东西来。

    倒不如直接听听正主怎么说。

    许秋又叉起一块炸鱼,炸鱼是小块状的,看起来像是鸡米花,他沾了沾酱,尝了一口。

    特质的酱料中和掉了一部分炸物的油腻感,吃起来口感很好,并不是很腻,比肯麦基的炸鱼薯条味道还好一些。

    见她还没有要开口的迹象,许秋切换了柔和的语气,说道:“学妹,有什么事情,说来听听。”

    这种语气他平常一般都不会用的,说出来的话他自我感觉还有些怪怪的。

    对此,韩嘉莹倒是没什么特别反应,她抬头和许秋对视了一会儿,随后低下了头,说道:

    “师兄,我有些迷茫。”

    “科研方面的?还是?”许秋试探问道。

    “嗯,算是科研方面的吧”韩嘉莹轻轻点了点头。

    “这样啊……”许秋陷入思考。

    有了这样一条明确的线索,他分析起来就简单多了。

    他经过这半年多的科研工作,自认为对科研还是有一些心得的。

    如果学妹是其他方面的问题,那还真不好分析。

    许秋认为科研之路是一个漫长的旅途,它的一个重要的临界点,是博士毕业,在博士毕业前,都可以视为科研的前期。

    正常入学的学生,18岁进入大学,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

    等博士毕业的时候都已经28岁,接近30岁了,但科研之路才刚刚入门。

    科研的前期,他认为又分为三个小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初入课题组的入门阶段,要学习各项基础技能,包括做实验、看文献、写论文、熟悉仪器操作、处理各种实验意外事件等等。

    这个阶段是有对科研的好奇心、新鲜感加持的,因此大多数人都能够顺利通过,区别只是花费时间的多少罢了。

    就拿魏老师课题组的情况来看,目前除了不怎么能见到人影的程明波外,其他所有人都越过了这个阶段。

    许秋在天赋、努力和系统的三重加持下,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通过了这个阶段。

    而韩嘉莹稍慢些,花了差不多两三个月,也在实验室中站稳了脚跟。

    第二个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

    在学会各项技能后,就要自己独立进行科研了,导师或者师兄师姐们可以提供一定帮助,但这个帮助终究是有限的。

    这个阶段的主线,是要找到自己未来的道路,难度的话因人而异。

    大多数人在这一阶段,都会面临实验连续失败的困境,对科研本身的质疑,或是其他方面的打击,难免会陷入迷茫期。

    比如,学姐初入实验室的时候,实验就一直失败,怎么做器件效率都只有1%的样子,再加上来自魏老师的压力,就陷入了一段痛苦时期。

    好在她成功熬过了这个阶段,峰回路转,收获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

    之后,她也认清了自己能力,选择委曲求全,虽然嘴上念叨着要发AM,要发SCI一区,但身体却诚实的在SCI二区灌水。

    以她的情况来看,将来多半不会继续做科研,而是会朝着工业界发展,也就是进入科技企业的研发岗位中。

    不一定要和有机光伏直接相关,只要稍微有些关联,像其他半导体行业、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LED等领域,培训一段时间,顺利转行的问题也不是很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