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秋将引言部分,也就是正文第一部分打包给学姐后,他主要负责后面的部分。

    虽然是计划书,不用详细的展开描述,但每一部分大体上要讲什么内容,还是要言明的。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材料的分类”,许秋将之前总结时对非富勒烯材料的分类直接拿来用。

    一共四个大类,包括PDI衍生物、A-D-A类、聚合物受体N2200类和其他。

    对于每一大类,还需要进一步细分。

    比如现有的PDI衍生物中,包括侧链修饰型PDI,修饰的位置有原位、湾位、氮原子位,修饰的侧链包括烷基、芳香基、烷氧基等等,还包括PDI二聚体,有扭转型二聚体、桥连接型二聚体等等。

    将所有的材料分类归纳总结之后,在第二部分的结尾处,还要列一张大表格,名为“现有非富勒烯体系的光电性能总结”。

    这张大表格里面,涵盖了所有近期发表的非富勒烯体系采用的给体材料名称、受体材料名称,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光电转换效率,以及引用的参考文献编号。

    这部分的工作量不小,但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主要考验细心和耐心,对应的材料名称不能写错,数据要准确,参考文献不能引用错误,也不能有遗漏。

    ……

    三天后,许秋完成了第二部分,进入第三部分的撰写工作,主题为“影响非富勒烯体系器件性能的核心因素”。

    他打算从三个具体方向进行分析,包括光吸收性能、电荷输运以及薄膜显微形貌。

    这其实是类比传统富勒烯体系的分析方法,许秋没有多改,直接沿用过来了。

    没办法,他现在还没有独立提出一套理论的能力,直接套用前人的工作思路是最简单且行而有效的方法。

    这一部分开始还没多久,陈婉清便带着她写好的引言部分,来找许秋交差。

    “引言部分我基本写好了,我在‘有机光伏领域的发展历程’和‘非富勒烯受体的发展历程’两者之间增加了一段关于‘富勒烯衍生物优缺点’的介绍用来过渡。”陈婉清顿了顿,具体解释道:

    “优点之处因为众所周知,比如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等,我就一笔带过了,重点讲了一下它的缺点,包括几乎不吸收可见光、分子结构单一、难以调节能级结构、在空气条件下的热不稳定性等等。”

    “嗯,可以,这样确实比较有逻辑性,上下文衔接的更加顺畅。”许秋赞同道:“正是由于富勒烯的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才要发展非富勒烯嘛。”

    其实,做有机光伏领域的行内人,包括许秋都懂,你说了一堆富勒烯的缺点,但它有效率高这一个优点,就把所有缺点都掩盖了,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研究非富勒烯这个领域,去强行挑战困难模式的。

    但现在他在写非富勒烯的综述,给非富勒烯材料唱赞歌,就必须这样写。

    而学姐这种避重就轻的叙事手段,在科研论文中也并不少见。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目前有机领域人们报道的光电转换效率,都是一个器件呈现出来的最高数值。

    为什么要报道最高数值呢,因为人们都知道大部分富勒烯体系下,测得的这个数值很难维持下去,随着测试的时间延长,十分钟、一小时或是一天,很快就会逐渐衰减。

    衰减0.5%都算好的了,有的器件甚至能衰减1%-3%,最高效率8%的器件,持续光照后变成5%了,这要是报道5%的效率,连文章可能都发表不出去。

    相关研究表明,产生这样的原因,可能与富勒烯在光照条件下形成了二聚体,破坏了原有电池器件的纤维形貌导致的。

    只是在大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