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期刊会有“Highlights(亮点)”栏目,要求把文章的亮点直接列举出来,和关键词不同,这种“亮点”更加直接,而且可以写的长一点,比如写一句话,十几个单词。

    再比如,EES期刊额外多了一个“Broader context(更广泛的背景)”栏目,虽然通过字面意思可以大致推断出它是干什么的,但为了避免会错意,许秋还是翻阅了几篇其他人发表的EES文章。

    结果发现,其他人在“更广泛的背景”这里,都先是详细讲述目前细分领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最终回落到这篇工作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差不多就是把引言、摘要、结论缝合在一起,倒是有些像是Cover Letter的样子。

    不管怎么说,在别人期刊上投稿就要遵循对方制定的规则,许秋有模学样的写了起来:

    先是把PDI分子的发展历程描绘了一番,然后突出3D-PDI策略可以解决PDI高度结晶性问题,并且能够提供三维空间上的电荷输运,接着表明我们打破了PDI领域的效率世界纪录,最终再升华一下,提一句3D-PDI的潜力非常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关注。

    虽然许秋心里不觉得潜力有多高,而且他也不想进一步的研究,但落在文章里,还是要吹一波自己工作的。

    下午,许秋和魏老师改了半天文章,随后找学姐、学妹复查了一遍,晚饭后,文章投出。

    这次投文章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说起来,这也是许秋第一次投RSC旗下的期刊。

    组里RSC的模板是仿照文章最终出版样式的双栏排版,而非ACS和Wiley那样不考虑样式的单栏排版。

    而且,RSC旗下的期刊,会在文章插图和文字之间插入一个用来分割的横杠。

    于是,他们在上传文章附件,WORD转换PDF的过程中,就遇到了排版问题。

    转换得到的PDF文件中,横杠的位置发生了偏移,导致横杠被覆盖在了图片下方而无法正常显示。

    按理说,这种不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并不算是什么大问题,毕竟现在只是审稿,到最后文章正式发表的时候,编辑还会重新帮忙调整格式的。

    但这种格式上的问题,对魏兴思来说就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虫,夜空中最亮的星一般耀眼,一眼就被他给发现了。

    最后,两人硬是弄了二十分钟,改了三四次,通过加空格的方法,终于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文章投出,许秋从218返回,在走廊里寻思着,‘上周四的小龙虾还是蛮好吃的,要不今晚再带着韩嘉莹去吃一次,学妹虽然嘴上说着减肥,但遇到美食,肯定把持不住自己,这个计划不错。’

    当他回到216的门口的时候,突然看到陈婉清正目光灼灼的盯着他看,仿佛等待了许久的样子。

    嘶,许秋倒吸一口凉气,本能的感觉有些不对劲,可为时已晚。

    “学弟~”陈婉清的声音,就像刚喝了一杯加了全糖的焦糖奶茶那么甜,“你的文章投掉了伐,帮我改一改我的文章好不好伐~”

    “好吧。”许秋无奈应下,坐回座位上,歉意的看了眼旁边的学妹,韩嘉莹有些懵,回了一个疑惑的表情,此时的她还不知道她错过了什么。

    许秋没有解释,抚了抚学妹的头发,然后从学姐那边接过U盘,将文件拷贝到电脑中,内心嘀咕着,‘还真是无缝衔接啊,这是学姐的第五篇文章了吧,不知道写作水平有没有提高呢。’

    文件名是“AM_draft22.docx”,看来学姐自己就改了22个版本。

    这不是许秋第一次帮学姐改文章了,所以也不觉得意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