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骚操作,把好几个人的论文拼接在一起,然后按照一篇进行查重。

    当然,许秋自然是懒得凑这个热闹,花这个冤枉钱,他的毕业设计都是他一个字写出来,嗯,复制、翻译过来的……

    虽说有些行业内的术语不可避免的重复,但是重复率要超过学校、院系的警戒线几乎是不可能的。

    学校对于本科生的要求非常宽松,只有重复率超过30%,才会被判定为抄袭。

    说实在的,许秋觉得稍微努努力中翻英、英翻中,而不是直接复制其他人的文本,想要达到这个标准,超过30%的重复率,还是挺困难的,只要是自己写的毕业论文,检测结果重复率能有10%就很不容易了,大多数都是百分之几的样子。

    周二上午,材一216。

    许秋准备撰写昨天组会上魏老师提出的中瑞合作项目,刚好可以规划、完善一下之后的实验计划。

    这时,魏兴思突然出现在门口,开门见山,直接说道:“许秋,你那篇NC文章的审稿意见返回了。”

    “啊,情况怎么样?”许秋问道,他看了眼手机,果然有一封来自魏老师的新邮件,之前没有注意到,内心暗暗揣测着,‘从魏老师略显纠结的神情来看,文章肯定没有直接被接受,也没有直接被拒稿,大概率是个修改意见吧。’

    魏兴思缓了一口气,说道:“两个正面,一个负面,编辑给了大改的意见。”

    “那负面意见是什么方面的?”许秋试探问道。

    “我大致看了一下,是关于冯盛东那边的TAS分析部分,然后被第二个审稿人批的一无是处。”魏兴思顿了顿,说道:“不过,另外两个意见都是很正面的,我已经转发到你邮箱了,你先写起来,晚点的时候,等冯盛东起床,我们找他一起讨论一下。”

    “好的。”许秋点点头,打开邮箱,把文章的评审意见复制到WORD文档中,开始写意见答复,中瑞合作项目基金的事情只能暂时搁置了。

    说起来,这还是许秋第一次收到大改意见,之前的几篇文章不是建议直接接收就是小改。

    他仔细的阅读几个审稿意见。

    第一个审稿人,又是熟悉的国内模板:

    “许秋等人报道了……如果考虑如下的几条意见,我就推荐该文章发表在NC:其一……”

    几个具体的意见都是不痛不痒的,包括添加描述、回答一些不难的问题、引用他人的文献等等,也不需要额外补充实验。

    不得不说,做有机光伏领域的研究者,在国内还是非常多的,许秋有好几篇文章,同行评审返回意见时都有国人的身影。

    主要原因可能是漂亮国相关领域的研究经费被砍了不少,很多早期的有机光伏从业者选择了转行,比如去搞钙钛矿光伏或是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LED之类的,魏老师不愿意换领域,于是从漂亮国跑了回来。

    第二个审稿人,大概率是一个老外,给出的是拒稿意见。

    和之前许秋一篇文章收到的拒稿意见不同,这次的拒稿意见是非常具体的,不过主要集中在TAS、TRPL上,关于文章中的其他部分,比如器件性能、共混形貌、光吸收方面的表征内容,则一笔带过。

    现在的许秋,对于这些机理方面上的知识已经储备了不少,因此审稿人的意见他还是看得懂的,简单来讲,就是认为冯盛东提出的理论模型不合理。

    对此,许秋也很无奈,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就如同文人和武人。

    文人相轻,表现在理论研究上,就是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谁也不服谁,谁都认为自己的理论最NB,别人的理论都是垃圾……

    而实验科学,就拿器件效率举例,同样的体系,我的效率10%,你的只有8%,-->>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