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是有的,为了让学生们顺利毕业,院系专门搞了一个校级的‘校庆报告’。”莫文琳解释道:“形式感觉和答辩差不多,下面都是系里的老师在听,参加了这个,就不需要跑到学校外参加会议啦。”

    “还有这种操作,”许秋笑了笑说道:“那还挺方便的。”

    许秋和莫文琳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时间到了上午九点整,会议正式开始。

    龚远江亲自作为主持人,简单讲了一段开场白:“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的会议主题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研讨会’,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德尔Bazan教授,来自华南大学的徐正宏教授……”

    开场白三分钟结束,并不冗长,没有太多体制内的味道。

    然后,龚远江开始介绍Bazan的简历,类似于之前许秋那篇ACSEL综述上魏老师的简历,不过更加丰富了一些,列出了一些主要荣誉,比如“在材料科学领域被高度引用的科学家”、“发表论文500余篇”等等。

    掌声过后,Bazan开始汇报,他稍微带一些口音,但不是那种大舌头音之类的,语速也比较快。

    这让许秋想起了学校里的外教,本科要修读的英语课,可以选择外教授课,不过许秋出于绩点的考虑,一门都没有选过,老外的课程普遍是事多分低,而且还入乡随俗的学会了点名,当然,虽然也入乡随俗的不随便挂人,但C、D的成绩给起来并不会含糊。

    结合着PPT,Bazan的汇报,许秋还是能比较容易听懂的,毕竟他是六级600+的选手,学校的英语综合测试的成绩也是A,英文听说读写四项全能。

    Bazan大体上介绍了他的一些关于共轭聚合物材料的理论,涉及合成细节的内容比较多,体系和目前常规的体系不太一样,比较有年代感,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测试表征手段,包括激子结合能、激子平均扩散距离等。

    整场听下来,许秋也算是小有收获,他瞥了眼旁边的莫文琳,然后发现她:

    眼睛瞪得像铜铃……

    目光也有些呆滞……

    此时,其他老师开始提问,许秋一边听,一边小声向莫文琳问道:“能听的懂吗?”

    “哎,”莫文琳轻叹一口气,恢复了平常的状态,说道:“这老头讲话太快了,完全跟不上节奏,和平常看文献的时候差别有些大,我是听力和口语比较差,读写还可以。”

    “六级多少?”许秋随口接话。

    “428分,刚刚过线,”莫文琳解释道:“由于分数比较低,之前硕士毕业就想去魔都综合大学或者魔都交通大学的,结果找了几个老师都不收,最后联系了龚远江老师这边,就跑津城来了。”

    “然后现在又要跑回去。”许秋笑道。

    “是啊,”莫文琳点点头,“当时也没想到,饶了一圈最后又回魔都了,刚好我在魔都待了七年,也习惯了,就是那边冬天有些冷,不像北方有暖气……好像跑题了,这报告听不懂怎么办?”

    “没什么办法,”许秋摊了摊手:“Bazan这种报告,属于进阶的知识了,对我来说,听听还有点用,对你来说,还不如多看看文献,你现在才刚入门,基础还没打牢靠呢。”

    “也是哦。”莫文琳应和了一句,随后说道:“那有什么推荐的文献嘛,其实我来这边看了不少文献呢,龚远江老师的模式是要文献综述通过后才开始上手做实验的。”

    “我给你找几篇综述看看吧。”许秋拿出手机,之前有几篇经典的综述文献他存在了手机里,用微信转发给了莫文琳。

    “收到啦,谢谢。”莫文琳拿起手机,轻笑道。

    “话说我们组发的文章,你是不是都看了一遍?”许秋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