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常规高效率富勒烯衍生物有机光伏体系的10-20纳米要高,可以与IDIC-4F具有较高的激子扩散距离相呼应。

    拿到这两个结果,就比较舒服。

    因为它们可以和其他测试表征的结果对应上,使得许秋手上的这个工作更加扎实,文章被接受的概率也就更高。

    在做一个工作的时候,通常需要开展十几、二十几种表征测试,如果这种能够相互印证的结论,那自然是极好的,但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出现矛盾是难免的。

    这也是每个科研工作者最怕出现的情况,辛辛苦苦做了一堆实验,结果不同表征测试得到的结论,最终指向了相反的结果。

    这种时候,一般有三种做法。

    下策是直接改数据,这种属于学术造假,可能当时投文章的时候编辑、审稿人看不出来,文章就发表了,但夜路走多了,迟早要凉凉的,哪怕只是一次造假被实锤,基本上这个人的学术道路也就到头了;

    中策是把这数据列在正文中,不过这种很容易被审稿人发现,如果对方想让你的文章通过,可能会无视之,或者提出问题要你解释一下,这样还算好,可如果对方不想让你的文章通过,大概率就会拿这点把你的文章吊起来锤,你还只能接锤,因为对方没有锤错;

    上策是干脆把这数据隐去,或者放入支持信息中,这样的话,被人抓辫子的风险就比较小,但是相对来说工作量就会缩小那么一丢丢。

    这里的中策、上策只是从文章发表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把问题埋起来装鸵鸟,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该有的心态。

    因此,还有第四种做法,也就是上上策。

    根据当前出现的矛盾,推演出来一个令人信服的新理论出来。

    这个嘛,难度可想而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本都是不存在的一个选项。

    所以,很多人都选了C。

    这次的光源测试还算顺利,GIWAXS那边的进度稍微快了一些,毕竟是老实验比较熟练,而且样品数量也比R-SoXS要少一些。

    最终,众人忙到凌晨四点多,终于完成了所有样品的测试,又一起打车回了学校,顺带还在北区宿舍校门旁边恰了顿早点。

    不得不说,专门做早点的确实很辛苦,他们需要在三四点钟的时候开始准备,蒸馒头、蒸包子,打豆浆等,忙活两个小时,到五点左右生意差不多就来了,然后还要连着再干三四个小时。

    当然,能开下去的早点店铺,收入一般也不错,在魔都月入一两万也不算太难。

    包括之前被打击的黑暗料理,被城管抓了交500罚款,可能也只是人家一天赚的钱。

    小本生意,不似给人打工,个体户,也基本不交税,没有中间商(老板、国家)赚差价。

    许秋回到寝室的时候,已经早上五点半。

    隔壁C寝室的一位室友邢林刚已经起床,他在卫生间洗漱的时候,看到许秋从门外回来,愣了一下,问道:“你去早锻了?”。

    许秋随意解释了一句:“刚通宵实验回来。”

    邢林刚比了个大拇指,投过来一个敬佩的眼神:“大佬,厉害!”

    许秋摆了摆手,轻手轻脚的进入自己的A房间,躺下入睡。

    再次醒来,已经是下午一点了。

    许秋伸了个懒腰,点了份外卖,现在去食堂的话,基本吃不到什么东西了。

    通宵还是比较累人的,主要是打乱了生物钟。

    要是一直白天睡觉形成习惯的话,其实影响反而就不大了。

    朋友圈、“相亲相爱一家人”群聊里转发的“几点肝脏排毒、几点肾脏排毒”之类的科普文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