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有5.22%和4.87%……

    “在经过氯化铵添加剂、DMSO溶剂退火两步操作后,器件性能得以提升,分别达到了7.22%和6.99%……

    “进行了光源GIWAXS表征,结果表明……”

    魏兴思点点头:“不错,继续努力。”

    虽然像苯乙胺、正丁胺这样的标样体系,国际上目前最高效率已经能做到超过15%。

    但不管怎么说,相较于孙沃之前做出来的0、0.01%、0.5%这样的结果,进步已经非常大了。

    田晴:“上周测试了H22基准给体材料的两项激子性能,其中激子结合能约为280毫电子伏特,激子扩散距离约为13.7纳米,和传统的聚合物给体材料相当……”

    这个结果在许秋的意料之中,再一次印证了非富勒烯体系的之所以NB,是因为非富勒烯受体材料本身,而非与之匹配的给体材料。

    田晴:“同时,许秋AM文章的封面已经绘制完成。”

    封面图片,许秋已经验收过了,还是熟悉的田晴式卡通画风格,非常的不错。

    图片的主体是一个领奖台,ITIC、PCBM和PDI这三种典型的有机光伏受体材料,以拟人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其中,ITIC被放在领奖台的中间,也就是冠军的位置,其分子两端的ICIN基团就像是两只高举着的手臂,旁边亚军的位置是PCBM,一个带着侧链的胖乎乎的圆球,另一边季军的位置,是PDI,一个长条状的分子。

    这幅图片寓意着ITIC类型的非富勒烯材料的崛起。

    虽然有踩二捧一的意味,但学术圈就是这样的,自己开发出来的材料自己都不敢说好,那别人就更加不会认可你。

    何况,现在说的还是事实。

    接下来,有机五人组开始汇报。

    陈婉清IEICO-4Cl的工作,上周测试了光源的GIWAXS和R-SoXS,目前数据基本补齐,目标期刊JACS。

    这次学姐换JACS投了,主要是因为她投AM一直被拒稿,也被拒出了火气。

    明明自己的工作还是非常厉害的嘛,怎么就中不了呢?

    于是,学姐表示:“之前投的AM就是最后一次投,不管你这次中不中,我都不会再投你这个期刊了,有本事你就再拒我一次。”

    许秋的IDIC-4F的工作,现在数据已经完全补齐,他在组会上汇报了上周测试的光源数据,主要是R-SoXS结果:

    “结果表明,这个体系的相纯度比较高,相对纯度在1:0.95……”

    “聚集相的相区尺度在30纳米左右……”

    “好,很好,”魏兴思称赞了一句,顿了顿又问道:“文章写的怎么样?”

    许秋盘算了一下,答复道:“进度大概六成吧,顺利的话,这周应该能出稿。”

    这篇《自然·能源》的草稿,许秋写的很认真,每句话都精心打磨过,因此写稿的速度比较慢,如果是换做其他文章,哪怕是AM这种级别的Communication文章,他花一周的时间基本上就能肝出来。

    “慢点也好,慢工出细活。”魏兴思点点头。

    韩嘉莹上周J2的工作投出,开始整理J3体系的工作,并着手撰写文章,目前进度为一成左右,也就是刚开了个头。

    邬胜男上周“六合一”的工作投出,开始整理m-ITIC体系的文章,目前进度三成左右,IDIC-M体系依然在顺位排队中。

    莫文琳上周补充完整了两个三元体系,H22:ITIC:IEICO和J1:ITIC:PDI4-B4T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