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AM的子刊AEM。

    严虎课题组基于PCE11给体的衍生物,合成了一种类似于许秋之前做的PBT3T给体分子,将其命名为PffBX-T3。

    之后,他们将PffBX-T3给体材料与ITIC2受体材料结合,制备有机光伏器件,效率可达11.3%。

    这个工作没太大的亮点,就是基于给体材料的改性,因此只发表在了AEM上。

    现在有机光伏领域的门槛已经被许秋拉的非常高了。

    本来之前8%的效率还能够得上二区、弱一区,现在如果新意不足,就要10%的效率才能上的了弱一区,11%的效率也只能发表AM的子刊。

    当然,这是对于纯拼效率工作的标准。

    如果有其他亮点的话,比如马薇薇那篇,虽然效率差一些,但也可以上AM。

    第六篇工作,中科院化学所的卢长军课题组发表了一篇JACS。

    他们报道了一种有机光伏叠层器件,效率可达13.8%。

    用的材料大多都是老材料,底电池是PBDB-T:ITCC-M,顶电池是PCE10:IEICO,传输层材料使用了氧化锌、PEDOT:PSS、PCP-Na、PFN-Br。

    之前漂亮国Forrest课题组也发表了一篇有机光伏领域叠层器件,不过是在《自然·光电》上,效率可以达到14%以上。

    其实,单论这两篇叠层器件文章的水平,卢长军课题组这篇JACS和之前Forrest课题组的《自然·光电》差距并不大。

    但卢长军他们却只发表了一篇JACS,还是有些可惜的。

    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卢长军他们出手速度有些慢,投稿时间晚于漂亮国Forrest课题组;效率也没有突破,13.8%的数值略低于Forrest课题组的14%+;再加上卢长军在有机光伏领域的影响力也不如Forrest。

    综合下来就只发表了一篇JACS。

    另外,可能也是因为JACS这样的一区顶刊,与《自然·光电》这种《自然》大子刊之间没有什么过渡的期刊。

    如果冲不上《自然》大子刊,那就只能掉回JACS、AM、NC、EES……。

    也因此,一些课题组如果觉得自己冲不上去,就不会去投《自然》大子刊,因为《自然》大子刊审稿比较慢,太过于浪费时间。

    第七篇工作,泡菜国Choi课题组发表了一篇ACSEL。

    他们合成了一种名为3MT-Th的给体材料,这种二元D-A共聚物给体材料的分子结构非常的简单,D单元是BDT,A单元是单乙酸乙酯取代的噻吩,合成起来较为容易,成本可能也比较低。

    他们将3MT-Th给体和IDIC受体材料结合,并用非卤溶剂甲苯进行器件加工,效率最高可达10%。

    总的来说,这种3MT-Th材料的设计思路和许秋之前交给学妹的PTQ系列材料有些相似。

    主要也是突出“合成简单、节省成本”的亮点,另外这个工作还捎带了“非卤溶剂”的概念。

    受这篇文章的启发,许秋打算之后也让学妹试一试非卤溶剂,虽然器件效率不一定能够提升,但也算是一个白捡来的亮点,不用白不用。

    看到这里,许秋发现最新报道出来的文章,大多数都是基于给体材料的合成与开发。

    他推测可能是因为自己做的受体材料太多了,把其他人能走的路都给走的差不多了,导致其他人纷纷选择了给体材料的道路。

    当然,也有可能因为很多课题组的优势方向就是给体方向。

    毕竟,之前富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