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去消费,进而推动整个团体的发展。

    下午,除了段云和陈婉清外的课题组众人,一同打车前往江弯校区。

    因为今天是周日,刚好没有校车,所以一行12人便打了三辆车。

    从下周起,也就是开学前两周,校车就是周一到周日整周开放了。

    众人到达江弯实验室,开始分配工作。

    最终决定,许秋带着一批人,主要负责手套箱的调试,吴菲菲带着另一批人,主要负责其他仪器设备的二次调试。

    现在的三连排手套箱只有一个壳子,里面空荡荡的,什么东西都没有。

    而且,之前返厂加工的时候,是拆掉了手套箱的玻璃进行再加工的。

    换言之,现在手套箱内部的氛围是空气。

    因此,首先需要对三连排的手套箱进行清洗操作,将其内部的氛围转化为氮气,把水、氧含量降低到正常范围内,才可以进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

    这一步需要消耗大量的氮气。

    好在孙沃有准备,提前预定了四瓶高纯氮,这样加上实验室原有的四瓶高纯氮,一共有八瓶氮气,清洗三个手套箱应该是够用了。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之前安装集中供气管路时,预留的气路管有两种,分别是氮气和氮氢混合气。

    但在实际安装的时候,两种管路是一样的,也就是可以混用。

    毕竟,氮氢混合气里面也只有5%体积分数的氢气,95%体积的还是氮气,从理化性质上和高纯氮的差别并不大。

    也因此,实验室里常备的四个钢瓶在平常可以全部都使用高纯氮。

    只有在需要再生手套箱的时候,再把其中一瓶高纯氮变更为氮氢混合气。

    这样一番操作,可以让更换气瓶的频次减少33%,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

    20分钟后,清洗完毕。

    三联排手套箱内部的水氧含量,均到了100ppm以下。

    其中,两侧比较小的新旋涂手套箱,只用了一整瓶高纯氮就清洗完成,而中间比较大的用于存放试剂的旧手套箱,用了两整瓶高纯氮才清洗完成。

    接下来,就是体力活了,需要把各种试剂、仪器装回手套箱内。

    许秋负责指挥,孙沃和范文堂两个男生负责干活,其他妹子们从旁协助。

    中间存放试剂的手套箱,主要传入天平、加热搅拌台,以及各种药品、试剂;

    有机旋涂手套箱,主要传入加热匀胶机、刮涂机器,以及加热搅拌台;

    钙钛矿旋涂手套箱,主要传入普通匀胶机、以及加热搅拌台;

    没办法,集成了加热功能的匀胶机只有一台,就优先配给了有机光伏团队。

    对此,魏兴思表示组里的仪器费用已经见底了,打算再去龚远江那边打打秋风,再PY一台加热匀胶机过来,等项目经费申请下来再还给他们。

    最终,耗费了小半个下午的时间,许秋他们终于让三联排手套箱得以正常的运转。

    剩下的工作,就是制备标准器件、摸索加工条件,尽早的把让整个器件实验室正常的运转起来。

    有机光伏器件的摸索任务被许秋交给了莫文琳,他则返回401S学生办公室,开始自己的工作,也就是撰写Y2-Y5的文章。

    这四个Y系列材料,许秋不准备水太多文章出来,他打算参照邬胜男的做法,投两篇AM级别的文章。

    其实,性能最佳的Y4体系,效率可达14.6%,如果努努力的话,把效率再做高一些,或许有机会冲击《自然》大子刊,不过许秋没有这样做,理由和邬胜男也是类似的,他手里都有18-->>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