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仍需要改进条件。

    许秋将间隔时间改为6秒,再次尝试。

    这回得到的薄膜上的白雾加深,看来间隔时间应该缩短,而非延长。

    继续将间隔时间调到4秒。

    这次,终于得到了表面光滑且基本均匀的薄膜。

    由于所用钙钛矿材料的旋涂方法不是喷涂法,每次都要消耗约80微升的溶液,如果再多试几次,溶液都要用完了。

    因此,许秋没有继续对间隔时间进行进一步的精细调控。

    虽然相对于有机聚合物材料来说,钙钛矿材料倒是不贵,毕竟是结构相对简单的小分子,容易合成。

    但是纯度99.99%的碘化铅,每克也要百元左右,还是不能轻易浪费。

    接下来,他又分别摸索出2#、3#、4#溶液,滴加反溶剂的最佳间隔时间,均分布在3-6秒之间。

    摸索好条件后,许秋准备做一批器件。

    这时候面临的问题是器件结构的选择。

    一种是正结构,那么就是用钙钛矿材料,取代PEDOT:PSS,另一种是倒结构,那么就是取代氧化锌。

    两种结构无法一起蒸镀,所以一次只能做一种结构。

    他现在也无法判断用哪种结构更好一点,就先从正结构开始尝试。

    …………

    清洗基片。

    旋涂传输层。

    PEDOT:PSS基片作为对照组,旋涂三片;

    1#到4#溶液,每组也旋涂三片,浓度都是10%质量分数的DMF溶液,转速分别为2000、3000、4000r.p.m.,他直接将吴菲菲旋涂有效层的条件拿来用了,作为实验组A;

    不旋涂传输层,做一片,作为实验组B。

    之后,许秋按最优条件旋涂了PTB7-TH:PC[70]BM有效层,并蒸镀了钙和铝电极。

    开始测试。

    他首先测试了基准体系,也就是基于PEDOT:PSS的样品。

    三片样品,最高效率分别为9.88%、10.12%、9.63%。

    虽然效率数值有所波动,但是这个幅度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接着是实验组A的测试,他满怀期待的夹起“1#,3000r”样品。

    第一次扫描,效率2.66%。

    继续扫描,效率越来越低,最后稳定在2.50%。

    许秋摇摇头,换了一片“1#,4000r”样品。

    最高效率2.74%,相比于第一片提高了一丢丢,但并没有什么用处。

    再换最后一片1#样品。

    最高效率只有1.76%。

    “可能是1#样品不太行吧,其他编号说不定会有奇迹呢。”许秋在心里安慰自己。

    然而接下来,他越测心越凉。

    剩下的2#、3#、4#样品,没有一个效率超过5%的。

    最高效率的样品是“4#,4000r”,但也只有4.68%。

    最后,他测试了实验组B的样品,也就是不涂传输层材料的器件。

    效率居然有5.52%,比所有实验组A的都要高。

    这说明钙钛矿材料涂上去以后,完全没有起到正面作用,还拉低了器件性能。

    …………

    测试完毕后,许秋看了下时间,已经晚上八点多了,没有再做一批器件的时间了。

    搞了一天,啥成果都没有,许秋有些沮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