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时在我大明各地现在都有一种趋势,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无论是小县城,还是各州府、省城,城市的规模和人口都在不断扩大。”

    “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类似于京城这边的问题,可是偏偏因为各地官府结构的原因,各大城市的管理上面跟不上,以至于很多城市都变的混乱起来。”

    “臣以为,刘晋所奏之事,确实是已经到了必须要进行改变的地步。”

    “官府结构的设置要根据现有的情况进行实时的改变,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百姓安定的目的。”

    李东阳也是站立出来表面了自己的态度。

    刘晋所提的事情,都是现在或者即将要面对的事情,针砭时政,指出大明将要面对的事情,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

    自然是要支持的。

    此时大明朝局的好处就在这里,党派势力并没有发展壮大起来,不像明朝中后期,党争严重,很多时候,明明是有利于国家的政策,却是因为党派之别,遭到了敌对党派的反对和阻挠,以至于无法针对明朝的问题进行改变和补救。

    另外就是现在的弘治皇帝自己掌权,同时又愿意和大臣商量着来办事,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君权和相权之间的关系,彼此谁也没有大权独揽,以至于出现了皇帝和大臣不断争权的事情。

    总的来说,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对于大明有利的政策和建议基本上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施展,这也是刘晋接连提出了诸多的改革都获得了成功的原因。

    这也就是在弘治朝,放在别的朝估计着都很难实现的。

    “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确实是应该要对官府结构进行改变,只是,按照刘晋所写的奏疏来改的话,会不会出现冗官的现象?”

    “此外,多增设衙门和官员、官吏、衙役等等,必然会增加相应的财政支出。”

    户部尚书佀钟想了想也是站出来说道。

    他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官员多了之后,官府的开支变大,毕竟以前穷怕了,现在也没有富裕几年,国库里面的银子看的还是很精贵的。

    “多增设衙门,多设置官员,增加官吏和衙役,肯定是会增加财政支出,但相比起城市发展的需求来说,这些都是有必要的。”

    “更何况,我们是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来进行设置的,没有达到一定人口规模数量的城市,自然是没有必要进行相关的改变。”

    “至于说出现冗官的现象,这就更不需要担心了,目前我大明的官员数量依然偏少,多年积累下来的举人都已经委派为官。”

    刘晋想了想也是回道。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的问题就是事情多,官员、官吏、衙役等等数量太少了,无法管理越来越庞大的城市和人口了,必须要进行改制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加官员、官吏等等的数量。

    “按照你上面所写的,设置捕快局、税务局、官司局、卫生局、工商局、教育局这六个衙门,来分化原先衙门的事务。”

    “这卫生局是不是有些多余了?”

    谢迁想了想说道。

    “不,我觉得卫生局一点都不多余,相反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当年黄金洲阿兹特克王国和印加帝国爆发天花的事情,相比大家都应该还记得,一个庞大的城市因为一种流行疾病,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死域。”

    “我们大明的城市规模比起他们的规模还要更大,人口还要更多,这人口一旦过于集中,各种疾病的传播速度就会超乎想象。”

    “我们除了发展先进的医疗技术之外,应该是在官府层面上对此事进行高度的重视。”

    “比如对城市的卫生进行严格的管理,严禁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