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跃笑着跟相熟的街坊打招呼,他前脚走开,后脚就扭过脸去跟别人说闲话,什么“周家那个败家子回来了”,“欠了几百万那个”,“比熊家那两兄弟还彪”……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新鲜的说辞,比如“听说吉膳堂是他开的,是不是真的啊?”、“造没几百万就开了个这玩意儿?挣的钱够还利息吗?”

    吉膳堂是他的产业这件事,也不知道是李素华跟街坊们说的,还是乔春燕的妈从乡下回来后传扬出去的,反正他是不在意的,爱咋说咋说呗。

    “昆儿,昆儿……”

    几个人刚刚经过水房,没走两步,远远地便看见李素华穿着厚厚的棉袄围着围巾,站在院子里冲他们挥手。

    “姥姥。”

    玥玥大声喊了一句,晃着两个小辫往前跑。

    “哎,慢点,小心路滑。”

    李素华往前迎了迎,一把抱住贼拉欢快的小丫头。

    “妈,你怎么还出来了呢?这么冷的天,感冒了可怎么办?”周秉义言语间多有责备。

    李素华不理他,望林跃说道:“我的老疙瘩一走就是三年,可想死妈了,快,让妈看看变没变?”

    老太太捏着他的脸揉了揉:“胖了。”

    说完又冲儿媳妇说道:“娟儿啊,辛苦你了,把他照顾的这么好。”

    “妈,您说什么呢,这不是应该的吗?”郑娟拍拍聪聪的后背:“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叫奶奶。”

    聪聪79年生人,81年去的南方,到今年也才四周岁多一点,对于两岁前的事很多都不记得了,乍见奶奶难免眼生。

    孩子不说话,只是往她身后躲。

    “聪聪,咱们在火车上怎么说的?”

    “好了,好了,娟儿,别为难孩子了,先进屋吧,呆两天熟悉熟悉就好了。”

    李素华带着几人走进堂屋,林跃在房间里转了转,发现还是那些摆设,家具铺盖什么的都没变。

    “秉义啊,你跟冬梅说了没有?”

    “今晚过来这边吃饭的事嘛,说了,她说下了班就过来。”

    郑娟说道:“嫂子又去当志愿者了?”

    周秉义点点头:“这医院每到过年都会人手不足,你想啊,很多医生护士都是外地的,谁不想早点回家过个团圆年呢,真到腊月二十九,三十再往家赶,那还来得及吗,所以他们这些医学院的学生,尤其是家住吉春的,每年都会被安排去当志愿者,美其名曰实习机会,实际上就是去义务劳动。”

    郑娟说道:“嫂子真辛苦。”

    周秉义说道:“这么多年都习惯了。”

    “昆儿啊,你想吃什么?晚上妈给你做。”李素华给两个小孩儿拿完糖瓜和糕点,望林跃说道。

    “酸菜炖排骨吧,好几年没吃了。”

    “就知道你好这口儿,等着啊,妈这就给你去做。”

    “妈,我帮你。”

    郑娟赶紧脱掉那件在北京转车的时候新买的羽绒服,过去帮李素华打下手。

    “东西我都备好了,你坐了两天火车累了吧,歇着就行。”

    “妈,不累,昆儿买的软卧票,睡了一路。”

    “姥姥,姥姥,你看这是什么?”玥玥炫耀着舅舅出国给她带回来的照相机:“今年照相不用求人了,我来给你们照。”

    她还记挂着81年那次邵敬文带着摄影师过来给周家拍全家福未果的事,不过很可惜,周志刚不回家过年,周蓉和冯化成是二十九的火车。

    ……

    腊月二十八。

    今年有三十,多数单位要到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