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路之后,就开始翻越当果拉山!

    当果拉山是当曲卡县与班戈的界山,当果拉山口海拔4990米,仅比那根拉山口矮200米。

    相比于翻越那根拉山口的公路,翻越当果拉山的盘山路就要险了很多。

    车子沿途经过了七八个接近一百八十度转向的盘山路之后,终于是上到了当果拉山垭口。不过这个垭口并没有特别的提示,要不是李军毅,老刘也不知道刚才翻越的这座大山脚啥名字。

    不过路上的风景还是真不错,哪怕是冬季,可依然能够看到公路两侧在悠闲吃着干草的牦牛群和羊群。

    “下面那座湖是什么湖?怎么看着快干涸了?”开车的老刘问李军毅。

    “那个湖叫确龙错,最近几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干涸的速度挺快,据说是湖底出现了漏洞,水都不知道流到哪里去了。你看东半边的那片白花花的地方了吗?那不是雪,那是干涸之后留下的盐层。”

    顿了顿,李军毅继续说道:“确龙错以前面积还是不小的,而且就和纳木错仅有一山之隔,但干涸的这么快,有专家说这座湖可能和纳木错一样,湖底都有漏洞。”

    “纳木错湖底有漏洞?”楚倩很惊讶的问道。

    “呵呵,这不是我说的,这是很多专家说的。这些专家说,根据这些年来对纳木错流域内的气象、冰川融水、河川径流、蒸发和湖泊水位观测,发现纳木错湖存在严重的水收支不平衡现象,也就是每年流入纳木错的水要远大于蒸发量。纳木错是一个内陆咸水湖,没有排出的渠道,只能靠蒸发。可这些年的观测,仅仅凭借着蒸发的话,纳木错的湖水早就产生泛滥了。”

    “泛滥?”

    “没错,就是泛滥。因为每年流入纳木错的水量要远超其蒸发量。嗯,色林错你们知道吧?”

    “知道。”两口子异口同声的说道。

    “据说色林错在七十年代的时候面积还没有现在这么大,那时候高原的第一大湖是纳木错,纳木错也是全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可是从十多年前起,色林错的面积已经超过了纳木错,成为了高原第一大湖泊和全国第二大咸水湖。而导致色林错面积扩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四十来年内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色林错每年流入的水量超过了其蒸发量,然后这座湖泊就在四十多年内面积增加了30%。而纳木错其实也存在着和色林错一样的情况,可这些年来纳木错的面积扩大的并不多,所以有很多专家就说纳木错的湖底存在着渗漏情况,而且还不小呢!”

    “而和纳木错仅有一山之隔的确龙错,估计也是湖底出现了渗漏,但每年的补水量却比不上渗漏量,所以确龙错这些年就日渐干涸了。”

    这么一解释,老刘和楚倩就明白了。

    “其实要是在这里停留一下拍一拍周围的景色还是很不错的。”李军毅的语气有些惋惜,“不过我们还得赶路,等回来的时候如果还走这条路,你俩倒是可以在这里停留一下的。”

    “呵呵,没有什么可惜不可惜的。不是有句话说得好吗,风景全在路上。”楚倩笑呵呵的对李军毅说道。

    “你俩能想开就好了。”

    三辆车翻过当果拉山垭口后,继续沿着下盘山路前进,到了山脚下的时候,一座崭新的新村出现在众人的眼中。

    “呦,一年多没来这边,这里什么时候多了一个新村?”李军毅也有些惊讶,“以前这里有一个小自然村的,只有七八户人家,全都是老房子。现在搬过来这么多牧民了。”

    这个小村落,嗯,以现在的规模来看,这几乎可以称之为一个镇子了。

    这显然是一个新修建的新村,从那些偏远的地方把牧民迁徙过来。路的两侧全都是白色而整齐的藏胞二层小楼,就和联排别墅似的,每家每户都带有一个院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