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生命最后的绚烂,留下数量众多的卵才会死去。

    而一只虫草蝠蛾羽化成为成虫后,都会昼伏夜出。因为虫草蝠蛾的成虫是无趋光性的生物。

    成虫大都会在下午时分羽化成蛾,羽化后的成虫迅速攀缘到附近植株上展翅,然后用前足和中足抓住附着物,头朝上把身体吊起来,不吃不动,直到黄昏才开始飞翔。

    此时通过立体视野,刘墨昂也已经看到有一些虫草蝠蛾正以这样的姿态附着在一些植物上,因为保护色的原因,用肉眼是很难发现这种蛾子的。

    但因为立体视野以及这些羽化的成虫时刻都在散发着微弱的生命能量,所以刘墨昂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些羽化后的成虫。

    辛力说过,这些羽化后的虫草蝠蛾成虫其实也挺有意思的。雌蛾通常都是不飞的,只会振动前翅,招引雄蛾前来交尾。而交尾都会在深夜完成,雄虫一生只交尾一次,雌蛾则可以多次交尾。

    雌蛾在交尾后一到两个小时内就会开始产卵,并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把腹中的卵产出七到八成。产出的卵会散产于寄主植物附近的土壤表面,每只雌蛾一生产卵四百到八百粒。

    这片荒地虽然曾经开过荒,但依然留下了不少的成熟幼虫。这些侥幸逃过翻耕的成熟虫草蝠蛾幼虫会在五月到六月之间吐丝筑蛹,再用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羽化为成虫。

    所以辛力说俄八措这边大约在六月底才会出现虫草蝠蛾的成虫倒不是乱说的,他是根据这里的温度环境来判断出虫草蝠蛾成虫出现的时间,而且判断的相当准确。

    别的不说,就连这片已经翻耕过但后来又没怎么管的荒地中,刘墨昂都发现了大约百十只的虫草蝠蛾成虫,以及上百个在准备破蛹而出的准成虫……

    不过改种燕麦草的那四千多亩地中,他倒是没发现有虫草蝠蛾成虫的身影。因为燕麦草可不是虫草蝠蛾喜欢寄生的植株,虫草蝠蛾的成虫是不会把卵产在人工草场那边的。

    哪怕这上百只虫草蝠蛾中只有20%的成虫是雌蛾,可也能在这二亩地中产下上万粒卵。

    而在这片土地的土壤中,还有大量的冬虫夏草菌,这都是之前刘墨昂凝聚出来的。

    一旦这些虫草蝠蛾产下卵,卵发育成幼虫,就有极大的概率被那些冬虫夏草菌的孢子侵入,最终形成冬虫夏草。

    这是刘墨昂乐于见到的,虽然这样做好像很不地道——人家虫草蝠蛾辛辛苦苦的生长了三四年的时间才变成成虫产卵,产下的卵变成幼虫后直接就被那些冬虫夏草菌的孢子侵入,从而彻底灭绝这些幼虫的生机,这和挖绝户坟似乎没啥区别。可相比于明年即将形成的冬虫夏草,刘墨昂还是果断的选择了后者,而不是保护虫草蝠蛾。

    毕竟虫草蝠蛾这玩意儿数量多得是,一只雌蛾一生都能产卵四百到八百粒,总不能这些卵全都被冬虫夏草菌的孢子侵袭了吧?否则这虫草蝠蛾早就绝种了。

    既然这玩意儿都在高原生活了几千甚至几万年的时间了,自己也不是把五行小世界中所有的土地都用来人工培育冬虫夏草,所以肯定是无法让虫草蝠蛾绝种的。

    可一旦真的能够成功的培育出冬虫夏草,那么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不是一般的大。按照现价来计算的话,哪怕一亩地“只能”挖出一千根三级草,那也价值接近五万块了!

    在如此高的投入产出比面前,区区几亩地的虫草蝠蛾就不算什么了。

    大不了咱也采取类似于“轮种”一样的策略来培育冬虫夏草。

    今年是这二亩地,明年咱换到北边找十亩地培育,后年再换到东边找十亩地培育。

    只要能掌握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一亩地的产出就顶的上五六户牧民全家出动挖两个月的虫草。

    今年只是实验性质的,如果这种方法真的能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