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是哪个英语老师,施雯说是胡一帆老师。

    而王固完全不知道,胡一帆是因为他才针对施雯的。

    所以他竟然说,他来南京以后,会找胡一帆老师说一说。

    不知道他真的说了以后,胡老师会是什么样的感想。

    他的心思都放在了施雯身上,结果到了南京,勉为其难又参观了一下研发中心,见到了黄玉,他的心又变了。

    要说男人的心也是善变的,走在路上看到一个美女跟了一路,眼瞅着要上去搭讪要微信了,结果擦肩而过一个更美的,立刻就会被吸走,跟这个更美的美女去了。

    而王固的心从施雯身上,被研发中心的各种超前项目给吸去了。

    虽然他是个看中感情的人,可他一样很痴迷于计算机技术,痴迷于各种软件、系统、数据库……

    他看中感情,是因为他求而不得。

    他痴迷计算机技术,是因为他如鱼得水。

    人总是这样,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追寻自我,然后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丢失它。

    就这么来来回回,构成了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循环动力。

    王固是个数据分析方面的天才,同时也有着极为深厚的IT技术基础。

    他算是见多识广的人,在美国几个大的IT公司都实习过,吃过见过的人。

    这么说吧,中国未来极为发达的互联网产业,一定程度上就是对美国互联网技术的汉化。

    基本上每一个知名的IT公司,都可以在美国找到更早版本的前身。

    没办法,谁让人家是发源地呢?

    可是在研发中心,王固看到了很多非常具有想象力的项目。

    不论是从技术,还是从商业模式上看,都是相当超前的。

    而且,研发中心的负责人黄玉也是个懂行的技术员。

    技术员和技术员之间聊天,是能对上频道的。

    于是乎,许安阳第一次做了一个配角。

    作为一个拥有三寸不烂之舌,且具备重生者超前思维的他,除了在介绍时说一句“呃…这个的东西它是我提出来的”之外,再插不上什么嘴。

    以为黄玉在和王固聊技术,聊应用的实现,聊数据库,聊代码等等……

    不光黄玉和王固在聊,连韩林都能插上嘴说几句,他在说视频转码方面的技术。

    而这些东西,许安阳一点都听不懂,感觉他们就是在聊天书。

    本来王固只是打算在研发中心稍稍参观一下,走个过场的。

    结果,他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从两点钟开始,几个人坐在会议室里一直料到了五点钟。

    三个小时的时间,许安阳那叫一个如坐针毡啊,他还是坐在主座呢。

    结果主要作用就是给王固倒水,还有黄玉要做PPT展示的时候,给他切PPT。

    一开始压根没想着还要做PPT展示,黄玉表示光用嘴说不过瘾,要上PPT。

    后面,王固也开始滔滔不绝,提起他在美国的经历,以及针对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他大致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这对黄玉、韩林等人的启发很大。

    高手毕竟是高手,在某些关键环节点拨一下,对思路的启迪作用都是很大的。

    许安阳眼看着就要到吃晚饭的点了,道:“那个,快要吃晚饭了,我们要不在饭桌上聊,怎么样?技术这个东西,浩如烟海,一时半会儿也是聊不完的,以后有的是时间嘛。”

    王固点了点头,他和黄玉还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

    在大学里教书,终究是少了点激情,面对的也都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