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这些老师呢?思前想后,糜竺终于是找到了这里,料想胡昭的大名,还是能坐着住这校长位置的。

    张佑没想到糜竺的蒙馆办的这么大,一时间也有些呐呐,上百名老师的学校,后世虽然不稀奇,放在汉末,可是独一份的。

    “广撒网,说不定还真有几个有才的。”张佑心中暗暗嘀咕。

    想到此处,他开口说道:“恩师一事,还需劳烦糜家主亲自去请,佑可代为引荐一番,却做不得主的。”

    糜竺点头,他先拜会张佑的原因就是出于礼仪事先知会一声,他开口答道:“这是自然,不过竺侥幸与令师有过一面之缘,引荐却是不用了。”

    张佑接着开口:“说起此事,佑年幼时偶得一篇《三字经》,通俗易懂,作启蒙之物倒是不错,来日默写下来,不妨也拓印一番以供各位夫子教学之用。”

    《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自然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其内容是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张佑小时候也背过,对此也算的上是倒背如流的,只是《三字经》中有不少汉末之后的典故,这些是必须改上一改的,所以张佑才会开口来日。

    张佑能抛出这本书的理由也有很多,一来如他所说,这本书确实很适合当做启蒙之物,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有着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二来,他也愿意顺手种下一颗种子,如果说,对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书是哪一本,十有八九的人会说“第一本。”那么,什么书适合当第一本,《三字经》就是很好的选择。

    糜竺见张佑说的信心十足,一时间对张佑口中的《三字经》颇为好奇起来,毕竟在他看来,张佑并非那些无的放矢之人,他既然能够开口,想必东西肯定还是不错的。

    别的不说,单单他抄的书,说是没有一个错字就是没有错字,糜竺对此很是信服。

    不过今日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这个,糜竺也不久留,开口说道:“如此甚好,时候不早,竺还需造访胡大家,就先行告退了。”

    “糜家主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