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思考,化生寺立寺千年,说一句天下第一刹也不为过,前朝古事别人不知道,他们确是亲历者,那魏武大帝为前朝开国之君,修的是帝王道,一身修为通天彻地,且麾下能人志士众多,魏武大帝历时二十三年征战四方,平定天下,可谓是千古一帝,一生杀伐无数的他在建造自己的帝陵时,还令化生寺把他的棺椁迎进寺中每日诵经祈福足足九年,以增福减煞。那时慧承不过一个小沙弥,还不曾有资格为帝王棺椁祈福,只是远远见过,那足有丈高的棺椁为万年阴沉木所制,内棺外椁都刻满了神秘符箓,可保尸体万年不朽。而且三百余年前此地确实有一场大的地龙翻身,若真如那青年所说,吉位变凶地,那帝尸启灵也不是不可能。魏武大帝殡天入殓时慧承和尚刚刚落发修行不久,他只记得那段时间寺里如临大敌,各院首座更是带着僧人亲自昼夜巡寺,而天空每日都会有五色霞光闪现,久久不散,那时尚无修为的慧承不懂,只顾着好看好玩,现在想来,哪里是什么五色霞光,那分明是修为高深至极的人在斗法!

    “阿弥陀佛,”慧承长吐了一口气,从沉思中清醒了过来,对陈显贵说道:“陈施主,事不宜迟,贫僧这便赶往芒砀山,若是那青年回返,你便留住他,若他不留,你只记得他往哪去了便好。”说罢对陈显贵施了一礼道了声叨扰,便径直走到院中御风而去。只留下磕头不止口呼神僧的陈显贵。

    慧承和尚修行了几百年,遁法超然,不到半日便来到了芒砀山境内,对于魏武大帝的帝陵,凡人不清楚,作为化生寺伏魔院的首座,他倒是知道大致方位,便径直御风飞了过去。

    “这是……”转过一个山峰,慧承和尚看着眼前的场景,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手中的念珠都停了转动。只见对面的山峰的半山腰处就如被一只滔天巨手生生抓空了一般,露出来百丈方圆的空洞,在里面是一片残破的宫殿,一丝丝阴气从宫殿的残破之处溢出来,此时正是盛夏,万物生长的季节,在这里却寂静无声,一丝虫鸣鸟叫都没有,静的让人头皮发麻,十分的诡异。

    慧承和尚深吸了一口气,口中默念佛家真言,随风飞了过去,同时手中的念珠自动飘起,绕着手腕自传起来。

    到了洞口,慧承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发现这洞口竟是自内而外迸裂而成,等到进了洞口,落在宫殿的外面,那宫殿的殿门半开着,黑色的阴气就如实质般从门内喷涌而出,慧承手腕上的念珠转的骤然加快,隐隐有佛音传来,慧承不敢大意,手伸进袖中,竟掏出一柄三尺长的降魔杵来,那降魔杵一经掏出便金光大放,四周的阴气就如入火之雪般消散不见。

    “此地阴气如此浓郁,看样子那个示警的年轻人已失败,凶多吉少了,”慧承和尚暗暗想到,“不过看这场景,那个年轻人的道法却真是高深莫测,能与魏武大帝的帝尸斗到如此地步,想来那帝尸现在正在这殿中,不是疗伤就是静养,老衲本应回寺召众师兄弟来降魔最为稳妥,不过这帝陵已破,就怕这帝尸趁夜弃了帝陵溜出去祸乱苍生,看来今天老衲要独闯帝陵,为天下降妖除魔了,但愿舍我这行将就木的残躯能为天下苍生尽一点微薄之力。”

    想到这里,慧承和尚沉声颂了一声佛号,提着降魔杵便要进殿,就在此时,殿里传来一声疲惫而沉稳的声音:“可是化生寺的高僧到了?”

    慧承和尚的脚步一顿,有些愕然,随机回道:“贫僧化生寺伏魔院首座慧承,敢问可是前几日在六安镇为人示警的那位施主?”

    殿中的声音回答道:“是我,大师且在殿外稍待,我这里还有些事要处理。”

    慧承点了点头:“施主请自便,贫僧在殿外守候便是。”说完便席地盘膝而坐,降魔杵就横在了膝头。

    殿里的再没有声音传来,山洞里又恢复了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