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是贱籍之人。

    都是一样的激动。

    我们也是大汉的少年,谁说此文不是在说我们?!

    “美哉,我少年大汉,与天不老!”

    “壮哉,我大汉少年,与国无疆!”

    不知是谁开的头,很快引来了十几个太学生的齐声朗诵。

    一传十十传百,及至围观的贩夫走卒。

    再到长安街稍远些的百姓。

    《大汉少年颂》的嘶吼声响彻云霄,经久不息。

    连房顶都能掀翻!

    甚至于连皇城大内,都听到了。

    刘彻此时正在未央宫的偏殿,和几个心腹重臣商议朝政。

    皇城外的呐喊声隐约传来,大臣们不由眉头大皱。

    京城向来是治安重地,怎么会突然有百姓集中咆哮,难道是聚众闹事?

    居然能影响到皇宫,长安令是干什么吃的!

    “来人!”刘彻怒吼。

    “陛,陛下!”春陀惊慌失措的“滚”进来,“小人已派人去问了,很快就会有回报!”

    “哼!”

    刘彻的心情并没便好,一想到居然有人敢在长安聚众闹事,还成功了,就愤怒得想杀人!

    公孙弘和卫青对视一眼,这俩文武官员之首虽说私交不怎么样,但在这个时候还是默契的。

    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平息天子的怒火!

    要不然的话,不知会有多少人遭殃。

    “陛下息怒。”公孙弘颤颤巍巍道,“事情还未明朗,且长安令义纵是个干臣,此时兴许已经平乱去了。”

    卫青也劝道:“请陛下息怒,臣这就令堤骑出动,平息骚乱!”

    “不,先等等。”刘彻阴着脸,“朕倒要看看,好好一个长安城交到义纵手上,究竟变成了什么样子!”

    长安城内外有南北两军,有羽林军,有缇骑,有郎中骑。

    还有无处不在的绣衣使者。

    可以说水泄不通!

    究竟是什么人,有多大的胆子,才敢在长安闹事!?

    公孙弘和卫青不敢再劝,心中却不免担忧。

    皇帝的话里,是杀气十足啊!

    好在春陀办事究竟还是靠谱的,没过多久就有个小內侍在外头示意。

    春陀先去听了一耳朵,再转回来的时候,脸上的忧色不见了,转而换上喜气洋洋的笑意。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春陀跟个球似的跪倒在地上,砰砰磕了几个响头,“天佑我大汉,有大喜事啊!”

    刘彻不耐烦的踹了他一脚:“有话就说,神神叨叨像什么话!”

    “陛下恕罪,小人是太高兴了!”春陀乖巧的打了个滚儿,还是乐呵呵的,“长安令派人来报,小人的人也核实了。”

    “外头的喊声不是在闹事,而是城里的学生、百姓,在齐声朗诵赞颂我大汉的一篇文章!”

    “朗诵文章?”刘彻不喜反怒,“春陀,你当朕傻子么,再好的文章,也不可能闹出这么大动静,是不是收了义纵的钱替他隐瞒?!”

    春陀连连叩首:“小人冤枉呐,真是一篇文章!”

    “而且还是安定候和一众太学生作赌,要比试文章才学,才当街做出来的呢!全长安都知道了!”

    “唐先生?”刘彻一愣,这才慢慢熄灭了怒火,“如果是唐先生,弄出这动静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