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现在西夏虽然受到了辽宋的连番打击,虽然伤了些筋骨,但未伤元气;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实力仍不容小觑,仍是大宋的心头大患,应时时提防它反噬。”

    吕夷简也说道:“现在花在西北战事的军费已经连连攀升了,占到了国库收入的近三成了。为朝廷计,也为子孙后代计,也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西夏之患。所以就要提高军力,就得在军制上变革一番,那就从编练新军和开办军校开始吧。”

    虽然半年前,朝廷已经通过了军制改革和编练新军的决议,但是到现在枢密院也没拿出可行的方案大纲,这倒不是枢密使薛奎磨洋工、不吃力而有意拖延。

    他虽然看了孟鸣的《大宋军制弊端及创建新军论》和《新军政工工作指南》,但是细化起来,执行起来就难度重重了,一句话就是还是“老观念、旧思想”在作怪。

    由于孟鸣这四个月一直在外地,他也无法参详,也无法孟鸣交换意见,所以方案就搁置下来。

    此时赵祯一听大喜,只要朝堂上下达成共识,就不会产生掣肘,就会让军改顺利地进行下去。

    薛奎提议从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禁军中挑选精兵一万人,组成新军,按照新法进行编练。

    吕夷简也赞同薛奎的意见,赵祯就连忙派人联系其他朝廷的重臣前来商议,有参知政事张士逊、夏竦、钱惟演,三衙的正副指挥使,还有资政学士寇准。

    众大臣都到齐了,赵祯就把议题说了出来,让大家畅所欲言,然后集思广益,尽快开展编练新军的工作。

    只见钱惟演向前说道:“官家,我以前对这军改和编练新军的意见有所保留,现在想一吐为快,不知可否?”

    赵祯就说道:”钱爱卿请讲吧,有不同看法也不要紧,说出来大家可以参详一番吗。”

    钱惟演此时就说道:“感谢官家恩准,我觉得当下的军改时机未到,其一这有违“重文抑武”的祖制,于理不合;二者会引起天下读书人的非议。今年有个新科进士就说过“西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他对军制改革和提高武人地位的做法,颇有非议。”

    他又补充说道:“太宗皇帝就提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请官家也听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此时寇准就反驳道:“钱相公,对于西夏所犯下的累累战争罪行不是不知道吧?在西北边境,我大宋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军民死伤,难道朝廷就对这些罪行听之任之就好了,我大宋军民也要像佛家所说的“舍身饲虎“就好了。请问这是什么逻辑呀。”

    钱惟演此时说道:“寇学士,我本来敬你是前辈,也觉得你为人清明正直;现在看来你也是被人蒙蔽了,更失了清明,为什么一直为他人摇旗呐喊。”

    寇准一听顿时大怒了,正向驳斥他,就见孟鸣出面阻拦了他。

    只见孟鸣说道:“官家有道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真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吕氏春秋》曾说过:“时移世易,变法易矣”,就说时代环境在不断的变化更新,旧时的律令也要随之改变,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他又说道:“现在,人们有了过错缺失,就像护着自己的病症害怕去看医生一样,宁肯自己病死或身败名裂也不肯觉悟;那么一个国家有了弊政,也能如此吗?还请官家和在座的各位大人三思。”

    夏竦此时说道:“官家,现在我大宋正是繁华盛世,但是边患未除,终成大患;我朝军队虽然日渐规模庞大,但是军力却是日渐孱弱,已无力和西夏军相提并论。不是我军将士不用命,其实就是军制有问题,我也看过孟学士的策论,我觉得可行,但是还是试行为好,也能验证效果,好则推广运行,不佳则弃之不用;以稳妥为上,过激则会生变的。”

    赵祯此时听了钱惟演的话有些动摇,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