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翻了一遍脑海,夏侯安不太记得有这么两号人物。

    不过蔡邕这小老头儿断然不会害我,能够得他推荐,想来本事应该还是有的。

    重新回到院内,灯火点亮,三人围着石桌,三方落座。

    书僮过来斟水。

    指着棋盘,夏侯安饶有兴趣的问:“这棋盘厮杀得正为精彩,怎不下了?”

    路粹笑着说起缘由。

    原来,今天二人在手谈时,听说夏侯安已经返抵城内,于是便放下手中棋子,一同前去拜见。

    结果到了那里,守卫的士卒却告诉他两,说夏侯安已经走了,至于具体是去了哪里,他不清楚,也不敢问。

    扑了个空的两人未曾气馁,先后去了县府、军营、以及城楼各处,结果皆是没能觅得夏侯安的身影。

    眼见天色已幕,二人只好打道回府,计划明天再去拜谒。

    未曾想,夏侯安居然就在院里,而且同样等了他们一天。

    所谓无巧不成书,听完其中缘由,夏侯安也是忍不住的笑道:“这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细细一品,两人直呼妙哉。

    “之前就有听老师提起,说都昌令除了精通乐理,诗赋也是一绝。起初我还不信,今日听罢,果然妙极,妙极!”

    “此言必成千古名句!”

    两人对视一眼,皆是达成共识。

    二人一抬一捧,搞得夏侯安还挺不好意思,不过自己也不是跟他们来讨论诗词曲赋的,闲谈一阵后,起身拱手说道:“最近遇上些许麻烦,在下不才,恳请两位留下助我一臂之力。”

    夏侯安说得郑重,路粹、王粲放下手中茶盏,也是起身拱手:“我二人本就是奉师命而来,自当为县尊效力。”

    得到确切回复,夏侯安这才放下心来。

    随后又问:“不知二位长于何处,烦请告知,我也好做安排。”

    好钢得用在刀刃上,这样才不会大材小用。

    自己说自己的长处,两人还真是不好开口。

    如此,难免有自卖自夸的嫌疑。

    于是坐下之后,路粹缓缓道来:“仲宣师弟入门虽晚,却深得老师喜爱,也是唯一一个迟到不会受罚的弟子。尤擅辞赋文章,书法也是厉害,且过目不忘,叫人难望项背。”

    对于师兄的百般夸赞,王粲连连摇头,只道:“我那都是些死脑筋的东西,何况路师兄的文章远胜于我,且老师说过,论算术经营,众师兄无人能及。”

    两人彼此介绍之后,夏侯安心中有了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