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选择手小的,甭管身高一米五、体重八十还是身高一米八、体重一百八,手小的才是最好的,这样的人手指有多宽?都按三指来计算怎么可能不出错。

    再说“力”。

    国术讲究练时“用劲不用力”、打时“用劲少用力”,所以这里的“力”不是指力量,而是发力。秦战入梦时,系统用生物电模拟出的就是这个,通过特定的身形和不同的发力刺激,将身体各部位有序结合为一个整体,不需要狠命的压榨肌肉就能轻易的使出劲儿来。

    例如,旧时矿工采矿、铁匠打铁,如果只用肱桡肌、肱三头肌、三角肌的力量抬锤抬镐、再用肱侧腕屈肌、肱桡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力砸下去,几十下就没力气了,拿什么吃饭?

    并且经年累月这样工作的话,一个个胳膊都得比大腿还粗。谁见着矿工和铁匠有健美先生的臂围了?

    汉语里很形象的用“抡”来形容这类动作:踩地、扭腰、挺背、耸肩,一套动作传导到手臂后,稍稍用力就能把工具抬高;再反向用力、一发即收,利用整个身体向下的带动和工具的惯性完成一次凿击或者锤打。整套动作消耗的是全身的体力而非手臂的肌肉,所以有经验的老技工才能一抡就是十几二十分钟。

    后议“技”。

    技,技巧的意思,既包括发力的技巧,也包含技击的技巧。

    一吨燃油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以取暖、可以驱动汽车,也可以驱动坦克飞机轮船。

    未经修炼的人,力量就像燃油在空气中燃烧,四面八方的散乱开去,燃烧殆尽也只能用来取暖。“力”的作用就像将燃油束缚在发动机的燃烧室内,使同样的燃烧产生截然不同的动力。

    而“技”的作用就像一套传动系统和外设设备,一方面通过联动协作把发动机产生的动力转化为外设设备的力量来源;另一方面通过外设的设备达到攻击、闪避、卸力等目的,可如鱼鹰抄水般巧妙,也可像火炮击发般刚猛。

    技越高深,传动系统就越精密、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就越小;顶级的技甚至堪比涡轮增压、涵道增压,让燃油的热值更高、推力更大。

    只会形、不懂力、不明技,便会闹出“开马起手如渊渟岳峙,上步出招如王八抡拳”的笑话,如同被读秒KO的各路大师一般,那不叫武术,叫小丑。

    最后论“神”。

    有了之前的比喻,“神”就容易形象化了,它就是电子控制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太极拳练法中的“用意不用力”,这里的“意”就是“神”,也就是秦战梦中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果他的大脑记住了这种感觉,他就能主动引导身体的各部位正确发力,进步神速的达到系统对“形”的要求;如果他的身体也记住了这种感觉,那便是入门大成、可以追求精通境界了。

    “呐,老秦,就是这些啦,累死我了。”子鱼吐吐舌头向他表功,这货看的一个荡漾差点散了桩。

    也许这厮就差这股荡漾的劲儿呢,一晃的瞬间他身体一震,熟悉的感觉在心头翻涌,急忙抬眼,虚拟人果然一片嫩绿、一闪后又回到站立姿态——他竟在没有生物电刺激的现实中完成了一次正形开马!

    秦战不敢再看这小妖精,忒分神,他抛开一切杂念,闭目仔细体会:

    暖融融的,仿佛所有的热量都被收回体内、不再发散;身体并非静止不动,肌肉在一松一紧间反复、骨骼在微微的颤动、筋腱在轻轻的弹抖;自颈椎至尾骨就像一根弹簧,腰似轴承、胯如接口,腿、足仿佛不倒翁的铁块,整个人就是一根插在铁块上的不倒翁;大脑有点儿眩晕,好似感受到了气球在平稳的旋转……

    形、力、技、神,四者兼备!

    大腿肌肉有些酸,他咬牙坚持许久之后终于一软、身形散乱,思维顿时从圆融状态中脱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