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卫东也并没有对外解释,于是乎传言就变成了李卫东得到了一个分房名额。

    ……

    货运处的停车场,十五辆站西的黄河JN162重卡并排停放在最显然对位置。司机师傅们好奇的凑了过来。

    “这就是幺六二重卡啊,真比解放要大不少呢!”

    “你们快来看,这座椅下面有弹簧啊,那以后开车,岂不是跟坐沙发似得。”

    “后面还有张床铺啊,这床铺里面塞得是海绵,真软和,以后要是开着车,累了在路边一停,直接能睡一觉啊!”

    “我听开回来的师傅说,这车特别好开,有个叫转向助力的东西,拐弯都不费胳膊。”

    “那以后开车岂不是省力了!可惜只有十五辆,要是买上二百辆,咱们就都能换车了。”

    “二百辆?美死你!就这十五辆还是来之不易呢。这车特别难买,我听说采购处王处长,拿着计划内的批条,都没买到。”

    “那这十五辆车是从哪里来的?”

    “汽修车间有个叫李卫东的,你听说过么?就是刚参加工作就拿到以工代干的那个,这十五辆车就是他弄回来的。”

    “李卫东那个以工代干,不就是用轮胎换来的么?看来这小子挺有本事的嘛,采购处买不来的东西,他能买来。”

    “我听说,这一次他弄来了十五辆重卡,公司为了奖励他,给他一个分房名额!”

    “什么?分房?是新建的家属楼么?”

    “一共就48套房呢,有李卫东一套?”

    “凭什么啊!李卫东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吧?以工代干也就罢了,分房怎么还有他的份!”

    “是啊,我参加工作都十几年了,也就两间小瓦房,他一个刚才加工作的小青年,凭什么去住楼房!”

    “别说你参加工作十几年,那些工作了快三十年的老师傅,不也没有分到楼房么!”

    “不公平,这太不公平了!咱们运输公司几千职工,谁没给公司做过贡献?凭什么他李卫东弄来十五辆车,就得给他一套房。”

    “不公平又能怎样,公司领导班子的决定,你还能不同意。”

    “要是把房子分给那些老同志也就罢了,给李卫东这种小年轻,我就是不服气!”

    整个运输公司好几职工,但房子只有48套,每一个名额都有几百上千双眼睛盯着。

    九个领导班子成员,各获得一个分房名额,这是不会有异议的。而一些资历深厚、或者能力突出的中层干部,获得分房名额,也没有什么问题。就比如崔大山这种,五十多岁的中层干部,分走一套楼房仿佛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李卫东只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没有正式的干部职务,甚至从法律意义上说他还未满十八周岁,是个未成年人。这样的人得到一个分房名额,瞬间成了众矢之的。

    国企里面是要论资排辈的,一个资历辈分不如你的人,却比你获得了更多的资源,任谁都会心生怨气。

    ……

    清河日报社。

    一个有些秃顶的中年编辑指了指角落里小半筐读者来信,开口说道:“小马,去把读者来信拆一下,表扬信单独拿出来,统计一下,回头报到总编那里。”

    “知道了,赵老师。”年轻的小记者马驰宇立刻走了过去,将小半筐读者来信收拢了一下,搬到了自己的桌子上,然后开始拆信。

    作为报社里最年轻的的新人记者,马驰宇要做很多杂活类型的工作,比如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跑腿拿文件、每天早到几分钟给几位年长的编辑泡好茶等等。

    马驰宇觉得,这些繁琐的工作实在是太无聊了,他来报社工作,当然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