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后来又去部队当兵。

    本来,王成可以在部队里提干,但因档案中的年龄问题被取消了资格。

    退伍后,他被分配到铁路上工作,成了家族里第一个端上公家饭碗的人。

    只是,在单位提拔的前一步,王成因为高兴喝多了酒,在值班时打瞌睡,引发了一个不小的事故。

    提干的事自然泡汤了,他被降为普通工作人员。

    王成为了增加收入,便去做各种生意,但每次都血本无归,让家里的日子过得愈发紧巴。

    王成一直说,要是当年顺利提了干,自己就不会过成这个糟样子,于是他要求儿子王平努力学习,将来一定要吃上公家饭,成为国家干部。

    王平确实没有辜负其父亲的期望,他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听话又懂事,每次王成一提起这个儿子,弓着的背立马挺了三分。

    王平参加高考时,分数远超一本线。填报志愿的时候,王成给他定了两个目标:京城铁道大学与京城矿业大学。

    王成说,从这两个大学毕业就等于直接进了国企,待遇比公务员还好——最好的单位当然不机关事业单位,而是煤矿、烟草、铁路,号称“三大金饭碗”。

    不过,王平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找到王通的父亲商量,说想报考计算机专业,因为这个专业“钱”景远大。

    王通的父亲王刚阅历丰富,思想紧跟潮流,便问他:“平儿,你那么想发财?”

    王平说:“一是我确实喜欢这个专业,二是我家里的条件,还不学来钱快的啊?”

    年轻的王平有这样的觉悟,王刚感到很惊讶,也十分赞同他的选择,只是消息传到王成那儿,他当即炸了锅,在他眼里,学习计算机跟玩电脑游戏没什么区别。

    王成便来王通家里闹,说是王刚嫉妒人家考上了大学,故意让他误入歧途……

    王刚当然很生气,便不再插手王成家的事,没了旁人支持,王平只好听从安排。

    不过,在最后关头,王平耍了一个滑头,他将第二志愿与第三志愿调换了个,第一志愿选择了“不服从调剂”,最终如愿以偿考入省城某名牌大学,学计算机专业。

    只是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让王平吃尽了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