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个手续而已,您不喜欢,人都不用来,各过各的,至少名义上您不再是一个寡妇。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多难听的话。”

    林婆婆怒道:“我一个80多的老寡妇难不成还去偷人不成。各过各的,吃饱了撑的去办手续。”

    其中一个媳妇生气地说道瞎:“给脸不要脸,人家父母都是为了儿女着想。你倒好,求你签个字而已,还摆臭架子。”

    “只找个老伴,就能多分一套房还有几万块钱,就算你还有点用。你太自私了,老头都死了几十年了。”

    林婆婆也不生气,拄起拐杖踉跄着出了门,一步一回头,见人就念叨:“是我没教好儿子,哪有脸去要求别人的女儿要讲孝道,强求了。你们得给我作证,我从来都是清白的。抚养子女成人,送老头上山,苟活至今,没有哪次亏着良心交换。”

    “老不死的才能理解不中用的,眼睛哭瞎了都无济于事,现在的人目空一切,寿料(棺材)备在楼上,遗照都框好了,还要把脸涂成一个猴子屁股,穿着花袄子去拍结婚照……”

    当然,也并非所有老人都有林婆婆那般硬气,受得了辱骂,也熬不住道德绑架。

    左耳进右耳出的,又经不住哭哭啼啼,最后全成了子女的提线木偶,连哄带骗,都得拉上台面。只要是鳏夫和寡妇,不论年纪多大,都在拉人结婚,未婚男女就更别说了。

    88岁的彭爷爷硬是被儿子背去了民政局,与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办了一张结婚证。

    张峰听到这里,心里又是一番感慨,小说里写的东西,也比不上生活中的脑洞大开。

    有一个“钉子户”的儿子是市政府某科的科长,他要价很高,又四处找熟人给征拆办的人打招呼。

    这户人家附近的居民知道情况后,都眼巴巴地盯着:一旦给了这户超出政策的补偿,他们就会要求同等对待。

    遇到这种情况,有些领导肯定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做个好好先生,偷偷给这个科长家一点其他名义的补偿。

    让崔国波心里佩服的是,征拆办主任并没有同意这样做:“同样的政策,别人能签,为什么他不能签?不给他吃点亏,别人就以为我们是‘看人下菜,柿子捡软的捏’。”

    征拆办主任当然有他的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