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

    湿漉漉的铁盘,黏糊糊的米饭,包括看上去有点冷掉的菜,在保证食物安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成本,实在是让人提不起胃口。

    这里的饭菜主要是提供给前来补课的学生的,所以味道早就可以预料。

    在学校里,由于不想冒着被保安拦下来的风险去外面的街道上带吃的回来,大部分学生们还是会乖乖到食堂里用餐;再加上听了一上午的课,人人都饿得慌,所以还是会狼吞虎咽地吃完大爷大妈们提供的套餐。

    可这里不一样,隔壁就是商业街,补习班的气氛相比起学校更为活泼,临近下课的时候,大家的心思早就飞到琳琅满目的小摊小贩上面去了。

    只有很不放心孩子在外面吃的那种家长才会提前买好餐券;而且就算买了,恐怕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宁愿浪费掉,都要偷偷跑到街上买吃的。

    “我们还是出去吧。”

    ……

    路上又遇见了几个学生,徐向阳和竺清月和他们一起走过马路,前往对面的商业街。

    热闹喧嚣的街道横向伸展,餐馆,早餐铺,面店,或是快餐店……站在橱窗边上往里头张望,人头攒动,排队的人里能见到补习班学生的身影。

    十字路口还有一家肯德基,门口经年累月排着长龙般的队伍。

    炸鸡汉堡固然诱人,但作为还没有能力自食其力的高中生,只是出去吃个午饭,还是不会选择这种地方。

    在这个年代,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本地人来说,这地方仍然不是一个可以时常去消费的地方。只有在一家人聚餐,庆祝生日,或是约会请客的时候才会来。

    最后,徐向阳和竺清月找到一处相对偏僻的巷子,有一家门前挂着红灯笼的饺子馆。

    掀开透明的帘子,里面还是挺宽敞的,从门口到厨房一共有六排座位。

    隔着内侧布帘,能看到厨房里正冒着蒸腾的白汽。穿着白色腰围的店老板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汤出来,一看到有人进来,就热情地打起招呼。

    春日渐浓,天气已经渐渐热了起来,墙壁上悬挂着的风扇“哗啦啦”转着,带着不止不休的噪音,像是随时有可能甩脱出去。

    徐向阳看到最内侧的桌子边上坐着几位前来补课的学生,脱下外套,正坐在里面埋头吸汤,偶尔抬起头来看看电视,随口聊上几句,时不时爆发出一阵大笑,引得周围的人侧目而视。

    独自出来的人无论做何事都会默默的,很难发出响动,因为这世上本来就没有那么多有趣的话、有趣的事情;可是如果是和相熟的朋友一起出来,其实说什么都会变得很好笑,哪怕是在别人看来非常无聊的话题。

    注意到他们两人进入后,有人面露惊奇,开始低下头去对坐在旁边的同伴说话。

    徐向阳将头扭过去。

    一台架在高台上,方方正正的彩色电视机正在播放唱歌节目,外放的声音颇为粗糙,伴随着“沙沙”的响声;电视下方写有价格和食物种类的塑料板,白漆剥落的墙壁上贴着港台明星的海报,有半张已经脱落下来,呈现肮脏的暗黄色,被厚厚的油污覆盖了一层,

    一个小男孩正趴在塑料板凳上聚精会神地做作业,他的脚边是用来装啤酒瓶的绿色架子。

    “你们俩要甚么?”

    老板往自己衣服上擦了擦水,上来迎客,他的普通话中带着浓浓的方言口音。

    徐向阳要了一份韭菜鸡蛋饺子和一份煎饺,竺清月则是点了一碗素的水饺。

    他们两人坐在,从旁边的筷子筒里抽出两双一次性筷子。

    板凳和桌子上都有种油腻腻的感觉,不过走入馆子里的吃客们好像都不会在意,也不会用餐巾纸去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