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店,除了进购机器上可能稍微多花一些银两意外,其他加起来甚至都没有开一家酒楼来的费钱。商族开了这家报社,也只是单方面的想要赚钱,至于它接下来到底还需要投入多少,商族并没有将这些钱考虑在内。基本上可以说,在建立之初,就全权的将一切事宜都交给了苟烨,而陆元亨作为商族特派的合作者,除了在选择地段,以及建设阶段进行了一番参与以外,报社成立后,可谓是一窍不通,无从下手,也只得看着苟烨忙乎,自己干瞪眼。

    反正现下也没有赚钱,陆元亨也就索性暂时不插手报社的事情,自顾的去干着自己的原买卖去了。

    而作为报社的开始,基本上想要立即盈利,还是比较困难的,苟烨招募了一些宣传工,专门在商都之中奔走于各家商户之中,让他们有任何的广告、招募信息、以及店面搬迁的信息都可以尽刊登在报社,而在头半年之中,是不会向他们收取任何费用的。

    先开始这个举措也是遭到了很多的商家的反感,以及拒绝,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庞大的京都之中,商家基数庞大的基础之上,渐渐的也是开始有了商家的同意。而作为苟烨的见证者,月阳楼就首当其冲的发了一则招募的广告。其实更多的也就是抱着支持一下“诗神”的想法。

    也是渐渐的,报社开始接到了更多的商家的广告,及一些简单的招募或者搬迁的信息,这些商家也仅仅是因为新奇,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从而参与了进来,也就过了不多长的日子,就见大街小巷的跑着一个孩子,手中抱着一沓宣纸,高声吆喝着,“卖报啦!卖报啦!京都日报,各家商家信息,哪里招人,哪里出售贱卖,都在报上,这里还有仕子们对科考的重点策论,一文钱一章,保你买完不后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