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皇榜从昨天发出后,已经有无数人找来了许多蛇精脸少女,正等待皇上召见。

    三位公主自然独立居住于三个小院内,虽然她们彼此好像很融洽,可是实际上话不投机半句多。

    陆芳沁今年是十七岁了,嫁的是现今太师吴作栋的孙子吴欣华,也是吴满天的五公子。

    陆纯沁嫁的是掌翰林院使汪少军的小儿子汪佳申,原来汪老头是会稽巡抚,因此汪家在江南也颇有权势的。

    只是如今迁任为掌翰林院使了,看似明降实则是暗升了,因为权力圈不一样。

    巡抚与总督虽然同为一品,可是毕竟属于地方大员,在朝庭中没有地位可言。

    因此他们想接近核心权力块垒,必须得削尖脑袋往朝庭里安插眼线,比如御史们。

    但是御史能否听从他们摆布,得看给的好处够不够。

    什么样的好处能办到什么程度,都有行规的。

    比如地方大员与御史们暗中是否结为朋党是极重要的,这也是朝庭敢忌惮的,结党营私向来是任何时代都要杜绝的。

    其次是给的好处,按照每年的年礼来算的。

    一万两以上,保准风吹草动都可透露,有时详尽到连御史与皇上说过哪些话都知道。

    五千以上基本能够知道朝庭动向,比如朝中大员的升贬、处罚与去留的调动。

    至于三千以上能知道朝中是否有人弹劾过自己,是哪些人在针对自己,都一清二楚。

    一千两左右,则只知朝庭是否不利于自己,需要自己作哪些准备,至于消息来源准不准不能保证的。

    而掌翰林院使这个官职看似不大,实则权重。

    它只有从五品,可是每次朝会都必须有他例席。

    原因无非以下,首先这个官职不是独立的,它是个荣誉衔,经常由礼部尚书兼任的。

    六部尚书如果没有加衔其实仅三品,并不高的,仅够参加朝会的资格。

    但是一旦加衔,立马变成从二品了,如果还是内阁大学士,那有可能是正二品,甚至是一品。

    红楼帝国如今经过动荡后,对于官制也进行了改革。

    原先它是丞相制与内阁学士并行的,丞相就是首辅,而中书省、门下省及尚书省的长官兼任着内阁的学士。

    若是在往年,兼任当然没有问题,顶多是加一份俸银罢了。

    可是如今万事草创,结果经费出现了问题,因此精简成当务之急。

    所以红楼帝国如今取消了三省制度,这样裁减下来的开销可不少。

    六部自然分担了三省的部分职能,办事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扯皮的事会少很多。

    先前米志伟篡权时,其实六部根本无所作为,仅户部因为管理着粮库与金库,所以以才显得重要些。

    经此改革,如今吏部尚书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他本来就是百官之首,又兼任着首辅的职能。

    原本不起眼的掌翰林院使也就得炙手可热了,因此汪少军的话语权就增加了许多,当然暗中还有陆纯沁的外婆家在暗中操作。

    陆纯沁的外祖父是苏州知府吕奉先,老人家在治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三年前江南大旱,他参照炎黄大陆名臣范仲淹的作法,果然起到了极好的功效。

    同样他也遭受到了丞相等人的攻讧,说他浪费朝庭的经费,只贪图个人享受,日日笙歌燕舞,不顾灾民死活。

    可是想不到他背后竟然还有吕太妃撑腰,吕太妃此人平时非常低调。

    可是若有人触犯到她吕家利益,她强悍的战斗力立即爆发了。

    于是一出垂帘听政就出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