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今日会有为难,只以为请不动人,没想竟是连门都不让进。唉!

    不过,今儿既然来了,断没有就此回去的道理。王家也不过是出口恶气,总不会真将他拒之门外。

    便又多等了会儿,总算来人,让进了门。

    苏世秀从城外西边庄子回来的时候,正好瞧见那边门口围了好些人。

    大过年的,就爱凑热闹。吹着冷风也有那心思去瞧别人家的笑话。

    林国舅进门之后,外头的人才散了。

    然而进了门内的林国舅,境况也没好到哪儿去。这会儿正在敞了门的客厅坐着冷板凳,火盆子也没一个。

    随行的小厮愤怒不已,就要冲厅内候着的丫鬟质问,却叫林修齐一个眼神拦下了。

    今儿本就是来赔罪的,受了这些,才能给王家人台阶下。

    那小厮不知两家内情,自是不解,王家何来如此底气。

    若是再早几年,自是没有的。

    可如今立朝已十年。王家入朝为官者,虽最上头的位阶不如林家,但胜在中坚力量厚实,这就是世家的底蕴。

    太祖起事时,林修齐正是双十年华,早两年已娶了王氏过门。

    起事这等大事,自然不会是一时意起。

    纵使不能对旁人流露半分,对其岳父,程正平总是要透个底的。不然,任他程家再如何家大业大,也撑不起一场蓄谋已久的事变。

    林鸿达提前得了消息,便为其孙林修齐,聘了王家女为妻。

    这王家可了不得,乃徐州姚安第一大族,便是放眼整个徐州,也难有出其右者。

    王老太爷早年遭奸人排挤,又窥天下似有乱像,为保家族周全,便携族内子弟隐退了朝堂。

    然偌大家业,在太平盛世里尚且招人惦记,在乱世,岂不更是催命符?

    彼时正是南朝末年,乱世多乱事。

    王家当年隐退之事也是迫不得已,彼时仅余几个芝麻小官,已有搭线找靠山之意。

    林鸿达官虽不算大,却胜在乃姚安本地一郡之首,保家族平安应是无虞的。

    是以林鸿达一上门求娶,王家老太爷便当场应下了。

    改朝换代,有多少新贵崛起,就有多少高门大户倒下。王家算是抱对了一根细小腿!

    就是不知,是王家老爷子高见呢,还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王氏一门子弟本就多有才干。

    且这十年间,因着姻亲关系,太后、皇后为其大开方便之门,如今早已在朝堂上稳稳扎住了脚跟。

    王氏嫡亲的兄长,王经纶,便是徐州府的布政使,乃从二品的地方最高父母官。

    王家此番入京,虽有为他们母子撑腰之意,更多的,却是要从徐州出来,往京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