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子,一时也没反应过来,直往旁边闪躲。临了抽了大刀出来,一刀劈在那驴屁股上。反正他们要的是肉,死的活的都一样!

    那驴吃了痛,又是狂奔,又是左右打转的,立马就甩了张家兄弟两个下去。

    驴子能跑多快?张家老大摔下来,也就擦伤了胳膊而已,张老二却一头磕在大石头上,当场就没了!不是天意是啥?

    那几个山匪见出了人命,这几人看起来又是穷鬼,原先也不过就图他们那两驴。晦气!便一哄地跑了。

    这事其实也和陈家没啥关系,砍驴的是山匪,赶驴的是他大哥,又是张家和自己强了鞭子抽驴身上的。若真要说有关系,他们这边无非就提供了头驴。那张家却抓着不放,非要找他们讨个说法。

    能有什么说法?你儿子是去找你儿媳妇的,也不能算是为陈家办事的工伤。那张老头一听,立马就叫道:“什么儿媳妇儿?我那二儿在路上的时候就把她给休了!”

    反正两家早就撕破了脸,儿子也没了,要这儿媳妇有啥用?

    钟灵一听,瞬间眼神闪了闪,这个可以有!

    前一阵子,她小姨说不想在张家过了,她便在墨宝阁找这个朝代的律法仔细研究过了。

    那张老头怕是还不知,本朝在这面已有新律令。寡妇若改嫁,可带走未满十二岁子女。

    还是那个原因,这天下才恰恰安定十年。此前是八年苦战。再往前,又有南朝蜗居一偶,北边的百姓受鞑子欺压多年。十年前太祖立朝之时,痛惜人口不丰,便改了前朝律令。

    大方向上,自然是鼓励生养,小的就有不准夫妻轻易离异之类。实施起来便是,不管你是和离还是义绝,官府均不会轻易许可,吃亏的还是女方。至于休妻,倒未曾有变。天下渣男何其多,谁敢挑这个事?不怕群起愤慨吗?

    但寡妇却另当别论,太祖鼓励寡妇再嫁!只口头鼓励能有啥用?谁也舍不得抛下子女呀?所以便允许寡妇改嫁时带走未满十二的子女,夫家不得阻扰。当然,孩子若是想留在夫家,寡妇也不得强求。

    前世历史上也有。北宋范仲淹,又名朱说,便是他娘带他改嫁时,为他改的朱姓。后来他儿子死了,他自己又做主给儿媳改了嫁。总的来说,宋以前都还算宽容。

    本朝这律法之所以尚未深入人心。一来不过才十年。且大环境如此,便是合乎律法,也未见得多少人能抵挡舆论;二来夫家哪肯舍弃自家血脉?是以少有公婆大度为寡妇择婿的。

    但若被休归家,那婚事就不由夫家做主了。便可以钻律法的空子!